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民族民間文化是貴州最鮮明印記
中新網貴陽9月24日電 (記者 周嫻)9月24日,中國(貴州)第一屆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博覽會在貴州省貴安新區舉行。貴州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在開幕式上表示,多彩和諧的民族民間文化,是推動貴州省文化繁榮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最鮮明的貴州印記、貴州特色、貴州標志。
據悉,本屆博覽會以“保護傳承創新開放”這一主題迎接國內外賓客,展示貴州千姿百態、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推進民族民間工藝品的保護、傳承及科學合理的產業化開發。
“多彩貴州是一塊充滿神奇魅力的文化沃土,瑰麗的民族民間文化是多彩貴州的一件珍寶。”陳敏爾表示,多彩貴州因保護好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兩個寶貝,將會變得更加美麗,更加“珍貴”。
近年來,貴州大力推進文化建設,著力打造民族民間文化精品,積極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活動,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全省有426個村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62個村寨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入選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二位和第一位。
多彩貴州民族民間文化遺存豐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構成的特色傳統技藝品種繁多,原生態保存完好,這些得天獨厚的文化遺產是生態文明社會發展中不可復制的寶貴財富,更是打造多彩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產業彌足珍貴的先天優勢。
據統計,貴州傳統民族民間工藝品種類多達12個大類,產品數量巨大。涵蓋民族服裝類、刺繡類、織造(織錦)類、印染類、銀飾(金屬工藝)類、工藝雕塑(雕刻)類、編織(編結)類、陶瓷類、漆藝類、剪刻繪印類、其他工藝類以及現代創新工藝產品等。
作為傳承一方文化、拉動一方經濟、保護一方環境、造就一方人才、致富一方百姓的重要載體,民族民間工藝品和文化產品產業無疑是貴州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之一。
連續9年舉辦了多彩貴州旅游商品“兩賽一會”,有力促進了文化和經濟共融發展。據統計,9年來,貴州省累計約有3.2萬件作品和1.6萬名能工巧匠參賽,共評選出“貴州名創”723件(套)、“貴州名匠”401名。貴州省2014年旅游商品綜合產值超過500億元人民幣,企業戶數超過2400戶,帶動就業近200萬人。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優秀的傳統文化,越是現代的傳播價值。”陳敏爾在開幕式上表示,貴州將加大民族民間文化的挖掘闡發力度;加大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傳承力度;加大民族民間文化的開發創新力度,加快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重大項目、創意基地,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推進民族民間文化內容創新、傳播方式創新、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現代;積極鼓勵和支持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優秀藝術品和產品參與對外文化交流,不斷提升貴州多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