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26日電 題:李克強為中國高鐵最強“代言”
中新社記者 蔣濤 郭金超
99公里,22分鐘,“史上最密集”高端乘客,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5日為中國高鐵帶來一場別有新意的體驗式“代言”。
這列高鐵列車從蘇州北站到上海虹橋站,11時整,李克強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同登上這列象征“16+1合作”的高鐵列車。
11月25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同乘坐中國高鐵。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車身上,繪有中國與中東歐16國國旗和此次會晤的主場標志——結合了頤和園十七孔橋和蘇州園林的亭子圖案,象征著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建立的“16+1合作”之橋,還繪有“16+1>17”字樣,寓意著中國與中東歐16國的“16+1”合作力量遠遠大于17。
作為國民眼中的“高鐵代言人”,李克強走到哪里,“超級推銷”的旋風就刮到哪里。2013年11月,李克強訪問羅馬尼亞時就曾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或代表共同參觀了“中國鐵路等基礎設施及裝備制造展”,并在一塊展板前生動“解說”,為中國裝備做補充說明。
此次“16+1合作”主場首次來到中國,李克強當然更要讓合作伙伴們好好感受下已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中國高鐵。此前一天,李克強以“高速列車”妙喻“16+1合作”,并向此次參加會晤的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們發出邀請:共同乘坐“既舒適又安全”的中國高鐵。
11月25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同乘坐中國高鐵。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此時的車廂里,李克強同各國領導人親切交談,共話合作。高鐵列車剛一啟動,按捺不住好奇的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就紛紛問起這趟高鐵的運行時速、蘇州到上海的距離、此行總時長等。李克強用英語一一回答,提高了雙方的溝通效率。
車廂里不時傳來歡笑聲,氣氛活躍。列車飛馳,乘客的舒適感卻絲毫不減。“已經超過300千米/小時了”,李克強指著計速顯示牌對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說。記者掐表計算,這一加速過程用了不到5分鐘。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就如同一輛列車,從第一次啟動到3年來逐步加速,現在已經駛入了快車道。不僅高速,而且舒適、安全。”李克強強調,我們的合作不僅快速推進,而且充分兼顧彼此需求和各方舒適度,更是促進世界發展、繁榮、和平、穩定的積極力量。
11月25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同乘坐中國高鐵。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透過中國高鐵的迅速發展,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們看到了中國機遇。一位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說起自己3年前曾到訪蘇州工業園,感嘆中國3年來城市化發展迅速。另一位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向李克強說起此次乘坐中國高鐵的印象: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發展潛力有質疑,但這次我們親眼看到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我們相信,中國可以繼續保持這樣強勁的發展勢頭。
“高鐵外交”,中外記者是最好的傳播平臺。在看到一位外國記者走進車廂時,李克強詢問記者來自哪里并微笑著回應,“Welcome!(歡迎!)”
11時22分,列車平穩抵停目的地——上海虹橋站。虹橋,正寓“彩虹之橋”,這個美麗的地名和這段美好的旅程不謀而合。站臺上,李克強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合影并一一握手道別。
高鐵抵達上海虹橋后,李克強送別乘坐高鐵的東歐國家領導人。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送別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后,李克強在繁忙轉場間隙主動停下腳步,接受了中外媒體記者的采訪,介紹此次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就鐵路建設達成的諸多共識,繼續為中國高鐵“代言”。
對記者問及為何將中國高鐵“推”向世界,李克強干脆地回答:“因為它代表著中國裝備技術的綜合水平。”
“有了李克強總理的‘強代言’,相信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成績單會越拉越長。”一位在場的記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