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新華(青島)國際海洋咨詢中心和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近日聯合發布的《2015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環境污染依然嚴重,海洋生態健康狀況基本穩定,海洋生態監控區中處于健康狀態的海洋生態系統占比為19%。
報告稱,2014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環境生態子指數為108.2,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2011年~2014年子指數年均增速為2.0%。在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環境生態子指數增幅均相對較小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排海污染物總量略增,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定。
報告顯示,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定。2014年,國家海洋局監測的72條河流的CODCr、氨氮和硝酸鹽氮入海量分別較上年增加5%、3%、7%,總磷入海量減少1%。在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情況下,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定: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環境污染依然嚴重,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質量良好;海洋生態健康狀況基本穩定,海洋生態監控區中處于健康狀態的海洋生態系統占比為19%,略低于去年同期。
報告指出,2014年,國家發改委等12個部委聯合印發《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年~2020年)》,海洋被首次納入生態保護與建設區域,并確定了“一帶四海十二區”的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總體布局。沿海各地海洋生態紅線劃定工作繼續展開,為守住海洋生態健康底線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2014年,我國海洋環境監測以基層臺站為重點推進監測網絡建設,建立并實施國控站點和地方監測站點相結合的監測制度。同時,建立了面向地方政府的海洋環境質量通報制度。國家海洋局制定海洋保護區監督檢查辦法,推動蓬萊19-3油田溢油生態損害修復工作,并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記者蔡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