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流行語年年都在變, 比如過去的“有沒有”叫做“有木有”, 今年的十大流行語“有木有”呢?遵循歲末慣例,《咬文嚼字》編輯部昨天發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語”。分別是:獲得感、互聯網+、顏值、寶寶、創客、腦洞大開、任性、剁手黨、網紅、主要看氣質。
今年十大流行語的“網絡”特色非常明顯,除了“獲得感”“互聯網+”“創客”外,其他7條都源自網絡,有的源于網民的創造,有的先在網絡流行后,被社會廣泛關注。《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介紹,選主要由5個步驟組成,分別是條目收集、條目篩選、專家審核、征求意見和最后審定。今年,總共收到了100多個條目,經過幾輪刪選,最后提出十大流行語。
值得關注的是,流行的“重要事情說三遍”“然并卵”等,并沒有入榜。原因是今年流行語評選堅持了一貫的“評選原則”,就是流行、創新、文明。
評選流行語有向社會推薦、推廣的意思。不符合社會文明規范的用語,不在推薦、推廣之列。那些低級趣味的流行語雖然能夠流行一時,但不會長久,年度流行語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需要傳遞更多“正能量”。如何看流行語的變遷?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新聞出版界別副秘書長吳永強進行解讀:
吳永強:從流行語變化可看出多方面特征。第一,折射出中國在時代發展過程中一些重要事項和重要特點。第二,折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民眾生活、工作乃至行為習慣等方面特點。第三,折射出中國和國際社會關聯、當前國際大趨勢發展狀態關聯。
經濟之聲:今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指出,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了"互聯網+"概念。梳理一下今年流行語,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獲得感"、第二位是"互聯網+",這體現了什么樣的時代特色?
吳永強:時代特色體現的非常鮮明。國家大的發展方針、政策應用到社會階層,人們群眾獲得和國家發展成就相對等的回饋,“獲得感”能夠高居榜首,毫無疑問。“互聯網+”當選流行語是與當前互聯網時代背景密不可分,推進互聯網對經濟社會轉型、經濟社會飛躍式發展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這兩個進入榜單而且高居前列,真正反映了當前時代大潮特色。
經濟之聲:今年十大流行語的"網絡"特色非常明顯,除了"獲得感""互聯網+""創客"外,7條源自網絡,比如“寶寶”、“腦洞大開”等等,網絡和流行語的傳播有什么樣的關系?
吳永強:流行語反映時代或者階段時期社會形態主要特征,而網絡又同時具有擴散性。一個傳播性強,一個概括性強,這就是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流行語主推的狀態。
經濟之聲:有些流行語過去就有,比如顏值,原來指容貌,有"顏值高""顏值爆表""顏值暴跌"的說法。今年,指稱范圍進一步擴大,由人及物,物品的外表或外觀也可用"顏值"表示。比如新款手機也用顏值來形容。又比如"剁手黨"是個過去的熱詞,今年熱度飆升,這些流行語熱度不減的現象說明了什么?
吳永強:說明流行語隨著時代的發展內涵也會被不斷豐富和提升,另外,有一些流行語會在相當長時間段內保持流行,比如“互聯網”自從提出來,今年應該是第21年。現在正舉行世界互聯網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可以預見未來若干年互聯網依然是熱度極高的狀態,由互聯網衍生出來的一些流行語,我相信熱度會持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