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直言養老難題
今年選擇專業公司試水居家養老
(記者張楠)“我也談談養老的問題。”昨天,在分組審議時,接過上一位代表的話頭,全國人大代表、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表示,今年,北京要選擇一批品牌公司進行專業化居家養老服務的運營試驗,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都可以干,一定把居家養老這條路探索出來。
困惑
家庭養老的困難是人的困難
杜德印表示,養老是一個制度問題,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是兩種根本不同的制度。機構養老過去說的就是進養老院,原本是政府針對無保老人的一種救濟措施。后來變了,有保障的老人托關系也能進入養老院。北京第一福利院據說排隊都排到100年以后了,進不去。
而居家養老的模式則是以家庭養老為核心。“現在一說養老,就說政府給養老,中國的力量達不到。”杜德印解釋說,現在,居家養老的困難不光是錢的困難,首先是人的困難。兩個獨生子女要管4個老人,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尤其是城里的老人,最大的困難是沒人管,老人住院了、失能了,誰管啊。
現狀
城中心養老床位五成多空置
北京2015年1月在全國首先推出《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立法,按照要求,全市從2014年起在街道社區建立養老照料中心,一年要建幾千床位。最后,床位倒是落實了,但是審計局一審計,郊區養老中心的床位空置率高達60%以上,城市中心區的空置率也超過50%。看到這樣的數據,杜德印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市人大組織執法檢查,實地一看才明白了,上面層層下任務,政府來辦,但有的街道沒房,只好找上幾間空房,一間房里頭弄進去5張床。任務完成了,資源浪費了,老百姓根本沒法住。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杜德印說,因為目前的情況走的仍然是政府福利的老辦法,采用的是行政供給的方式,這樣下去問題難解。
建議
政府要拿出房地搞居家養老
杜德印提出,一方面是養老服務人員的待遇低,沒人愿意干,另一方面是房價地價拉得太高了,商品房一平方米要價五六萬元,街道想建日間照料中心,即使弄來這樣的房,北京300多萬老人,每月養老金平均只有3350元,連床位費都交不起。
“光靠家里買服務,買不起;光靠政府包,包不起;光靠企業賠,賠不起。”杜德印說,居家養老這事,非得政府、企業、家庭三只手聯起來一起辦才行。
“北京的一些國有公房被各個單位出租去經營,獲取蠅頭小利。有的把原來小區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都出租經營了。”杜德印說,應該拿出空房來,交給搞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公司去運營,免收地租房租。但是要定價,還可以連鎖經營,同時經營多個日間照料中心,實現規模化服務。
杜德印說,這樣的養老中心每月定價在1500元到2000元左右比較合適。此外,還應該把一些衛校、護校恢復起來,培養專業護理人員,至少是高等職業教育學歷,工作后上三險,讓他們愿意從事養老行業。有了出路,這個社會性產業就發展起來了。
應對
專業養老公司試水居家養老
杜德印透露,今年,要在北京的一些區選擇一兩家品牌公司進行專業化居家養老服務的運營,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都可以干,一定把居家養老這條路探索出來。對于養老產業而言,政府如果不制定相應的政策就發展不起來,就有困難。
杜德印還建議,要在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再設一個長期護理保險。如果護理保險、養老保險和醫保銜接上,將會大大降低成本。只有培育一個以居家養老為主,政府和企業聯手的社會性服務產業,再加上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相銜接的護理保險,這個問題才能破解。
J204程功攝J129
現場特寫
一句“我老了”
引得代表
搶話筒報年齡
“‘十三五’抓住了,對未來幾十年養老工作都會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韓曉武的話音剛落,立刻有人手疾眼快地搶到了下一個發言的機會,“我接著他說,也說養老。”
韓曉武順著聲音望過去,只見全國人大代表、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已經湊近了話筒,笑著說:“我接著說,因為我老了。”杜德印的話立刻引得在場的代表們一陣大笑。
坐在杜德印正對面的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聽到這樣的話,立刻不干了,也拽過話筒接話:“那要是這樣,我比你大,得我先說啊。”現場再次爆發出一陣笑聲。
“接著說養老,說養老。確實老了,65歲了。”笑聲漸漸平息,杜德印感慨地繼續他的發言,“過去一家有幾個孩子,有人給老人養老送終。但是獨生子女政策實行后,兩個孩子要管4個老人,錢是有的,可是沒有那么多的精力。”杜德印說,有的老兩口聊天說,咱倆人誰先走誰享福。活著的那個人能把對方照顧到臨終,那剩下的那個人怎么辦啊。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同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韓曉武聽了,不由得感嘆地說:“真悲壯。”在座的一些代表也相視苦笑。
本報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