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張素)一場“人機對弈”引全球關注,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AlphaGO)橫掃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從賽場到會場,從棋局觀世事,代表委員何所思?
執白:機器贏在“規則”
在已進行的三場“人機大戰”中,“阿爾法圍棋”兩度執白。
“‘阿爾法圍棋’贏是理所應當,如果不贏,只能說它做得不夠好?!比珖舜蟠?、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對中新社記者說,理由有三。
第一,圍棋在本質上仍有規則可循;第二,集中大批機器的運算能力,可以在短期內超過人類智能,而圍棋是在特定時間內給出相對最優算法的游戲;第三,“阿爾法圍棋”可以分析人類的圍棋套路。
早在第三場比賽前,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委員也斷言“機器絕對能贏,沒有任何懸念”。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馬蘭認為,電腦程序利用腦科學原理設計了兩層神經網絡,一層是“監督學習的策略網絡”,另一層是“棋局評估器”,并且事前儲備了圍棋棋局。
“圍棋每一步有很多選擇,計算機可以快速搜索及決策,而人類是靠經驗和邏輯?!瘪R蘭說,人類還會受到過往經驗、倫理道德、情感情緒等影響。
執黑:人類贏在“創新”
根據現行圍棋規則,執黑者自然而然處于“進攻”位置。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大學校長陳駿說,想要戰勝對手,必須把對手研究透徹。機器的目標直指李世石,李世石則是無備而戰,“人類總結經驗,長此以往應該會戰勝機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認為,就單項能力而言,機器完成了人類無法完成的任務,但機器不可能產生“思想”。“在現場對于一個環境、對于一個事物的判斷,機器永遠不可能代替人?!彼f。
“設計下棋程序的也還是人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林惠民說,在包括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等的非計算領域,人工智能遠遠做不到“測度”和“感受”,更談不上“超越”。
“表面看上去是人工智能把圍棋領域的世界高手打敗了,但要看到它實際上還是人設計的,還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比珖舜蟠?、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說,不過,這個“標志性事件”預示著人類社會將快速進入智能制造時代。
爭劫:未來贏在“結合”
“這次人機對戰最大的意義在于讓所有人關心人工智能。”李彥宏稱,未來5到10年將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黃金期”,將逐漸進入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語音識別等商用領域。
劉慶峰對此也有同樣觀點,他建議盡快將人工智能列為國家戰略型技術發展方向,在“十三五”期間出臺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研發頂層設計。他還提出應把腦科學、類腦研究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形成“中國腦智計劃”。
美國、歐盟、日本等已相繼發布各自的“腦計劃”。中國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已被列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這讓包括馬蘭在內的科學家倍受鼓舞。
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席南華委員指出,可以把測試人工智能的經驗用于其他生產領域。他還說,人工智能的核心是“高素質人才”,這要求高校能夠培養出更多具有想象力和創新力的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