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金華5月27日電(奚金燕)5月26日~28日,第七屆中國(永康)國際門業博覽會在浙江永康舉辦。為推動中國門業轉型升級,提升門的智能化使用功能和自動化加工水平,展會同期,大會主辦方組織舉辦了“中國門業升級發展高峰論壇”。圍繞著“智慧門窗,智能制造”,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就門業升級發展的方向和路徑進行了分析。
中國的家用門行業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走過了從現場制作安裝到工廠化加工,從低端產品逐步走向中高端的發展歷程。雖然近兩年房地產開發速度減緩,導致門業市場競爭加劇,但隨著國內中產群體的不斷增多,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端門窗、智能門窗的需求量日益趨大,中國門業發展依然前景廣闊。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際平認為,門業升級發展應該從三大方面入手,首先是產品的創新,門企必須在安全性、可靠性、舒適性、智能化方面有所提升,如防盜、防火、隔聲、密封、遙控、監控、報警等性能和功能,以及與智能家居的結合都屬于產品創新的范疇。
此外,郝際平認為,門企還要時刻關注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對門業的要求,如近兩年出臺的環保節能、推廣鋼結構建筑、小區道路街區制等一系列產業政策,都將會對門業的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企業應及早研究,并采取措施應對。
郝際平表示,門業企業要成功轉型升級還應不斷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目前門企大多還處在分立工序、手動流水線作業,但從提高效率、提升產品品質、降低人工成本等方面綜合考慮,自動生產線,工業4.0柔性自動線才是大勢所趨,如果企業還無動于衷就可能錯失良機,最終必然被市場無情淘汰。”
“永康門”在中國門業領域獨樹一幟,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百億產業格局。然而在固高科技集團(香港)副總經理周玲博士看來,目前永康門企在生產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弊端,如工藝流程長,加工工藝原始粗糙,車間內信息化應用較弱,生產指令和反饋以紙面為主,上述種種限制了整個行業的工藝水平提升。
針對此種現狀,周玲認為,”機器換人、智能制造”將是永康門業的突圍之道。在周玲看來,生產流程的自我改造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標志,也是門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以一臺打磨機器人為例,它一天24小時連續生產,可有效降低對工人的技術要求,能夠保證產品的高生產率、高質量和高穩定,這是人工無法達到的。”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章堅武教授則認為,門企大可以嘗試“門+物聯網”,掘金“智能家居”新藍海,“通過物聯網,人們可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第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
據悉,本屆論壇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浙江中國科技五金城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