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引領未來時代發展。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中國人有信心也有能力,去詮釋科技“第一生產力”對“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這是一場全方位的提升——強化原始創新,增強源頭供給;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壯大創新主體,引領創新發展;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實現重點跨越;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筑牢創新根基;推動創新創業,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
創新能力——從“跟蹤、并行、領跑”并存、“跟蹤”為主向“并行”“領跑”為主轉變;
資源配置——從以研發環節為主向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統籌配置轉變;
創新群體——從以科技人員的小眾為主向小眾與大眾創新創業互動轉變;
英國《自然》雜志執行主編尼克·坎貝爾表示,中國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持續增長令人印象深刻。世界上有越來越多最好的研究是在中國發起、主導和完成的。
天地即征程。中國正向未知與未來發起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緊緊抓住機遇,及時確立發展戰略,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
這是中國科技創新走向未來的“三步走”戰略——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這是面向2030年的重大項目清單,成熟一個、啟動一個——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網絡空間、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海深空探測、腦科學……
眺望未來——
2016年,中國將建成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征五號”火箭將進行首飛試驗;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干網將建成……
2018年前后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2019年,中國“彩虹魚”海底萬米深潛器將載人沖擊萬米深海極限;2020年前后建成空間站……
這是又一個科技的春天。
當如同陽光、空氣、土壤、水,帶來萬物生長的決策、基礎、智慧、資金同時具備時,人們相信,創新的中國在科技的引領下必將贏得光明的未來。(記者楊維漢、余曉潔、吳晶晶、崔靜、彭勇、劉奕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