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1日電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今日表示,實施健康扶貧工程,重點包括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切實減輕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對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農村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救治、實行縣域內農村貧困人口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加強貧困地區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加強貧困地區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介紹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有關情況并答問。
王培安介紹,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是“十三五”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一項重要的超常規舉措。總體要求是,到2020年實現中國扶貧開發綱要提出的“農村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貧困地區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目標。
王培安指出,重點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切實減輕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所有農村貧困人口并實行政策傾斜,個人繳費部分按規定由財政給予補貼,在貧困地區全面推開門診統籌,提高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
201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增籌資主要用于提高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并加大對大病保險的支持力度,通過逐步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比例等,提高農村貧困人口受益水平。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將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對突發重大疾病暫時無法獲得家庭支持、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加大臨時救助和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等制度的銜接機制,發揮協同互補作用,形成保障合力,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對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農村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救治
優先為每人建立1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建立貧困人口健康卡,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農村貧困人口家庭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簽約服務。以縣為單位,依靠基層衛生計生服務網絡,進一步核準農村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數及患病人員情況。
對需要治療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進行分類救治,能一次性治愈的,組織專家集中力量實施治療,2016年起選擇疾病負擔較重、社會影響較大、療效確切的大病進行集中救治,制訂診療方案,明確臨床路徑,控制治療費用,減輕貧困大病患者費用負擔;需要住院維持治療的,由就近具備能力的醫療機構實施治療;需要長期治療和康復的,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上級醫療機構指導下實施定期治療和康復管理。實施光明工程,為農村貧困白內障患者提供救治。
——實行縣域內農村貧困人口住院先診療后付費
貧困患者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定點醫療機構設立綜合服務窗口,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貧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時支付自負醫療費用。
——加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一是實施貧困地區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使每個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每個鄉鎮建設1所標準化的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個衛生室。加強貧困地區遠程醫療能力建設,實現縣級醫院與縣域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互聯互通。在貧困地區優先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
二是實施全國三級醫院與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縣級醫院一對一幫扶,從全國遴選能力較強的三級醫院(含軍隊和武警部隊醫院),采取“組團式”幫扶方式,向被幫扶醫院派駐1名院長或副院長及相關醫務人員進行蹲點幫扶,采取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管理指導等多種方式,提高被幫扶醫院的服務能力,使其到2020年達到二級醫療機構服務水平(30萬人口以上縣的被幫扶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
三是綜合采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訂單定向免費培養、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等方式,加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制定符合基層實際的人才招聘引進辦法,2017年前分期分批對貧困地區鄉村醫生進行輪訓。通過支持和引導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以及采取補助等多種形式,提高鄉村醫生養老待遇。
——加強貧困地區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一是加大貧困地區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強腫瘤隨訪登記及死因監測,擴大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面。加強貧困地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篩查登記、救治救助和服務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基本控制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繼續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狀態。綜合防治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等重點地方病。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基本控制西部農牧區包蟲病流行,有效遏制布病流行。開展重點人群結核病主動篩查,規范診療服務和全程管理,進一步降低貧困地區結核病發病率。在艾滋病疫情嚴重的貧困地區建立防治聯系點,加大防控工作力度。
二是在貧困地區全面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農村婦女“兩癌”(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篩查等項目,推進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加強貧困地區孕產婦和新生兒急危重癥救治能力建設,加強農村婦女孕產期保健,保障母嬰安全。
三是深入開展貧困地區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深入開展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扶貧行動,加快農村衛生廁所建設進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加強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農村貧困人口健康意識,使其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