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9月28日電 (記者 劉賢)27日至28日在重慶舉行的“2016·中歐人權研討會”,吸引中歐50多位人權領域專家學者參與。期間,專家們進入位于重慶武陵山區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考察,對當地農業與旅游發展和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印象深刻。
彭水是中國苗族人口數量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苗族人口近35萬人,占總人口的一半。專家們到當地阿依河勃希采摘體驗園和蚩尤九黎城進行了考察。
“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考察。”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丹尼爾·德哈拉斯教授28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考察彭水后,他感到當地政府在發展經濟、解決貧困問題上投入頗多。當地少數族群自由地從事農業及其他工作,獲得收入。這對少數族群發展十分重要。
德國有4個少數族群,這讓德國漢堡大學塞巴斯蒂安·舍爾教授對少數民族權利保障研究很感興趣。他告訴中新網記者:“這次考察讓我了解到發展農業和旅游業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有效措施?!彼吹脚硭毨丝诖罅繙p少,經濟得到較大發展,居民生活環境和水平得到改善。
記者從彭水縣獲悉,當地以烤煙、薯業、畜禽為重點推進農業現代化,設立1億元人民幣的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專項資金。這既有利于創造工作機會,也利于環境保護。彭水縣142個貧困村實現階段脫貧,動態減少貧困人口13.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以下。
彭水的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給專家們留下深刻印象。
“我看到了當地少數族群美麗的服飾,看到傳統戲劇和文化表演。”丹尼爾·德哈拉斯說,其中一段關于中國神話傳說九黎族首領蚩尤的表演中,雪花紛紛飄落,“那樣的畫面太讓人驚奇,讓人印象深刻了”。
荷蘭海牙應用科技大學鄭美·維爾德教授表示,很喜歡彭水的古建筑和當地居民所唱的苗族歌曲,以及抬轎子迎親等傳統文化。
來自德國弗萊堡大學的漢斯·C·剛瑟教授十分熟悉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結交了維吾爾族、哈尼族、壯族、苗族、回族、白族等中國少數民族的朋友。他對彭水“發展特色種植業,結合民族歷史、神話傳說開發旅游資源,進而帶動當地貧困人群脫貧”表示肯定。結合在中國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區考察的經驗,他認為少數民族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習俗,且聚居地風景優美,通過發展旅游業提高收入是很好的途徑。
就彭水而言,當地提出“十三五”期間將恢復一批古鎮、古村和古跡,推動阿依河、蚩尤九黎城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燕平在“2016·中歐人權研討會”上致辭時說,下一步重慶還將完善生態保護區發展的扶持政策,依托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現代農業示范區、重慶市級特色工業園區,推進產業發展的生態化、生態經濟產業化,扶持發展旅游小鎮、電商小鎮、民俗文化小鎮等,切實增強少數民族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保障少數民族共享發展成果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