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藏林芝10月4日電 題:中國最后通公路縣西藏墨脫進入光網時代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當地人云,“走過墨脫路,不怕人間苦”。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西藏自治區墨脫縣,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光網時代,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
近日,記者從西藏林芝市八一鎮出發,經波密,跨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西莫河等6條江河,穿嘎隆拉雪山隧道,來到世外桃源般的墨脫采訪。這一路不到200公里,卻走了八九個小時。
墨脫,意為“隱秘的蓮花”,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與印度毗鄰,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2013年墨脫公路開通之前,人們走出大山要靠徒步,且一年有半年處于封山狀態,媒體稱之為“孤島”。
當記者來到墨脫縣德興鄉德興村婦女主任江永紅家時,她家里的電視正開著,通過光纖網絡傳輸的有幾十個電視臺以及海量影視劇?!斑^去,村里用衛星鍋看電視,圖像不清晰,遇到刮風下雨就徹底不能看了”,江永紅說。
江永紅一家五口人,共使用了6部手機,加上寬帶網絡,這方面的消費全年大約需2900元人民幣。她已經學會上網搜索以及和在外省上大學的孩子用微信溝通。孩子則成了熟練使用互聯網的一代。“現在網絡是必需品,沒有網絡反而不適應”,江永紅對記者說。
在這遙遠的西南邊陲,德興村們受益于“寬帶中國”工程以及在農村及偏遠地區實施的“村通工程”。例如,中國移動從2005年到2016年,在西藏累計投入34.14億元人民幣用于村通工程,為4269個行政村、1783個自然村開通移動電話,為1956個行政村開通寬帶、660個鄉連通光纜。在4000公里漫長的邊境線上,邊境通商口岸網絡覆蓋率達100%。
墨脫移動公司經理阿旺還記得2004年墨脫第一個移動通信基站是如何架起來的:“重達4噸多的首批通信設備采取人扛馬馱的原始方式,開始了‘螞蟻搬大象’的龐大工程。”阿旺和所有隊員一道,左手扶峭壁,右手牽騾馬,背上背著數十斤的設備,在蜿蜒曲折的大山里穿行。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基站終于開通,結束了墨脫縣城只能靠一部座機和衛星電話與外界通信的歷史。
光纖寬帶網絡是墨脫通信的另一個里程碑?!澳撚晁?,樹林面積大,山體多,光纖網絡的施工難度非常大”,阿旺解釋說。
2015年,德興村駐村工作組向移動公司提出修建寬帶的需求,得到移動公司的積極響應。墨脫縣下轄七鄉一鎮,墨脫縣城已在2015年實現寬帶資源全覆蓋,德興鄉政府、達木鄉政府、背崩鄉政府、墨脫鎮政府、亞東村、墨脫村、德興村、背崩村等在2016年完成寬帶資源覆蓋。不過,受制于公路、電力等條件,加熱薩鄉和甘德鄉以及一些行政村還沒有通上光纖。
今年,西藏村通工程將繼續提速。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西藏全年新增791個行政村通寬帶、905個行政村寬帶升級的建設任務。西藏移動公司大約分到三分之一的任務,墨脫兩個還沒有通上寬帶的鄉已在計劃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