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9月27日電(記者 黃艷梅)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鹿心社27日表示,廣西將全方位實施向海發展戰略,壯大向海經濟實力,拓展藍色發展空間,深度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把廣西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區域影響力的海洋強區。
廣西向海經濟發展推進會議當天在南寧舉行,鹿心社在會上作上述表示。
廣西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沿海省份,是中國距離東盟最近的出海口,海岸線1600多公里,海域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海洋資源富集,海港條件優越,涉海產業眾多,海洋文化源遠流長。
近年來,廣西立足優勢,向海發展格局加快構建。2019年,廣西向海經濟生產總值320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4%,占全區經濟總量比重達到15.1%。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廣西向海產業仍然逆勢增長,成為拉動全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藍色引擎。
鹿心社稱,打造好向海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區,廣西將聚焦關鍵、突出重點,具體要著力抓好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這一牽引工程,構建更加通暢的向海交通網,全面提升北部灣國際門戶港運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推進向海通道“降費提效優服”。廣西力爭用3至5年的時間,實現北部灣經濟區六市1小時通達海港,其余八市2小時通達海港,全區大部分城鎮和產業園區3小時通達海港。
產業是向海經濟的核心支撐。廣西將著力做大做強做優向海產業,升級發展向海傳統產業,全力打造綠色臨港產業集群,培育海洋新興產業,輻射帶動腹地特色產業發展,著力培植向海“工業樹”、打造向海“產業林”,推進“港產城海”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向海發展的主導產業聚集基地,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向海產業體系,加快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鹿心社介紹,廣西將著力提升向海開放合作水平,深入推進“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合作,深耕藍海,深耕東盟,合作共建一批海洋產業園和經貿合作區,重點打造中馬“兩國雙園”升級版,加快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建設,做實中國(廣西)—文萊漁業合作示范區、泰國正大—廣西建工科技產業園、菲律賓亞聯鋼鐵廠等項目,建設好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中國—東盟礦業產業園等項目。
據悉,2017年以來,廣西已開工投資1億元以上規模的向海重大基礎設施、新基建、重大產業、重大平臺項目312個,累計投資額達1.23萬億元。
廣西官方近日印發《廣西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通過深入實施“向海產業壯大、向海通道建設、向海科技創新、向海開放合作、海企入桂招商、碧海藍灣保護”六大行動,進一步充分發揮“海”的優勢、釋放“海”的潛力,促進廣西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