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杜燕)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頂天立的的巨人,佇立在華夏大地上。這個巨人的‘丿’是綿延東西的萬里長城,‘乀’就是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這是一本“小人兒書”(也稱連環畫)講述大運河故事的開篇之語。
大運河蜿蜒3200公里,連起京津冀、蘇浙皖及魯豫八個省市。北京素有“運河上漂來的城市”之稱,今年4月公布的《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中指出,大運河與長城、西山永定河,承載了城市發展記憶,是北京文化脈絡乃至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
“從學生時代就對大運河充滿了興趣。”“小人兒書”的創作者劉恩東說。畢業于河北大學歷史系的他,如今工作、居住于大運河北端——北京通州,從2013年開始將“興趣”變為“事業”,創作連環畫作品《大運河傳奇》。

他和團隊致力于創作一套看得見、摸得著、體驗得到的,穿越神話、歷史、現實的大運河故事書。
“故事將北京到杭州所流經的城市文化與大運河相融合。”他說,經常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搜集各種史料、素材。目前,北京卷完成5冊,包括《大運河傳奇》之《降龍伏海》《文財神跺腳動京城》《奇定京城》《奇建京都》《神韻通州》。
在規格210×180毫米的書內,無論中外、老少,都可通過中文、英文或者漢語拼音來了解“北京城”為何是從大運河上漂來的城市?“什剎海”與“積水潭”如何成為京杭大運河最繁忙的漕運總碼頭?紫禁城為什么在現在這個位置,和大運河有什么關系?……每冊2000字左右,由閱讀的數十萬字資料凝結而成,配以線描畫作,講述有趣又有料的大運河故事。
“計劃出版80冊《大運河傳奇》。”劉恩東表示,還將繼續走訪大運河沿線省市書寫大運河的傳奇故事。
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如何更好地傳承?劉恩東從2019年開始嘗試讓連環畫與AR、3D全息投影等科技融合,讓畫作變“活”,讓大運河的傳承變“活”。

大運河傳奇3D沉浸式體驗展應時而生,2019年首度亮相游客如織的前門大街。今年9月份、10月份又相繼亮相服貿會、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在今年連續辦展兩次、共計12天時間里,游客可“舟行”大運河,依所見所聞感受大運河的千年韻味。
不滿足于此,他還創造“大運河小劇場”,是真的小劇場,僅長43厘米、寬33厘米的空間里,觀眾能夠根據連環畫上的內容“進入”角色,也可以自己配音、改編故事,“沉浸”運河文化中。
如今,北京通州又多了一個傳播大運河文化的“小而精”新平臺。北京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首個實體書店——“咱家書房”11月10日開始試運營,以運河文化為特色,開辟有“運河之子”劉紹棠、“漕運史公”王梓夫等通州作家的文學作品專柜,也有《大運河傳奇》原創連環畫系列專柜。
書屋的負責人正是劉恩東。他稱,這里以借閱為主,著力打造區域內的文化空間,將定期舉行新書發布會和運河為主題的文化沙龍等,多渠道傳播運河文化、弘揚傳統文化。
目前,北京正以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態度,對大運河北京段沿線的歷史文化遺址進行整體保護和利用,讓千年運河煥發生機。
今年11月7日至11月15日,北京首次聚合大運河北京段沿線7個區的資源,舉辦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這是北京全新打造的一個綜合文化品牌活動。文化節通過公眾參與、非遺活動、專題展覽、云端展示、學術講座等39項主題活動,打造講好大運河故事的一流平臺,生動呈現大運河文化的當代價值、世界意義,吸引全社會參與到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
“大運之舟舟行南北,直達京闕蘇杭;神韻之州州通東西,拱迎五洲四洋。”劉恩東表示,今后,將堅持用原創連環畫和原創衍生品向世界講述運河傳奇故事、以新“看”法傳承千年文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