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紹興12月10日電(記者 項菁)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第四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浙江紹興舉行。會上,“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揭曉,涵蓋生物醫療、智能計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技術領域。
“當前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科技的競爭,而科技的競爭在于人才。”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看來,科技創新中,青年科學家和青年學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身處創新活躍時期的他們,也正處于最具創造力的人生階段,“比如,22歲的牛頓就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幫助科學界發展出一套新的數學理論。”
為了挖掘青年科技創新力量,《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會評選出35位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目前遴選出的全球頂尖科技創新青年已超千人。該榜單2017年進入中國,致力挖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

在中國,歷屆入榜者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等140位極具創新潛力的青年,他們挖掘了百余項世界級突破性研究成果。
當天會上,發布了“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包括發明家、創業家、遠見者、人文關懷者及先鋒者五大類別,涵蓋生物醫療、智能計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技術領域。
35歲的施一是本屆入榜者,其通過整合結構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研究方法,對流感、埃博拉、寨卡和拉沙等病毒性傳染病病原的感染過程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在常年與病毒“較量”的施一看來,敢想敢做是青年人的優勢特點,“青年人思維活躍,也勇于探索有風險的事物。我之所以專注于科研,一是感興趣,二是使命感。”
“成就無關年紀。”陳十一談及,“35歲之前,那些富有勇氣、潛心科研、敢于突破的青年科學家、創新者們,他們具備的潛能值得被發掘、被重視、被鼓勵。”
此次會議舉辦地紹興歷代名家輩出、創新氛圍濃厚,被贊譽為“鑒湖越臺名士鄉”。中共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介紹,當前,紹興正深入實施“科技新政”“人才新政”,大力推進紹興科創大走廊和鏡湖科技城、濱海科技城、鑒湖科技城建設,努力為青年科學家和廣大人才創業創新提供多層次平臺。
會上,絡繹人才大數據研究院揭牌,該平臺立足浙江省活躍的科創氛圍和產業聚集優勢,意在構建一站式科技數據智能分析與服務引擎。同時,聚焦“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及更多青年創業創新群體,發起“TR35科創基金”建設,為青年科技者的發展注入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