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謝藝觀)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長江“十年禁漁”禁捕退捕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
15日,農業農村部就介紹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階段性成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主任馬毅在發布會上表示,“經過逐船逐戶建檔立卡,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

長江流域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
據馬毅介紹,長期以來,受攔河筑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影響,長江珍稀特有物種持續衰退,經濟魚類資源接近枯竭,生物完整性指數降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為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農業農村部把長江‘十年禁漁’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會同有關部門健全部際協調機制,組建跨部門工作專班,強化統籌協調,細化政策措施,層層壓實責任,加力推進禁捕退捕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馬毅稱。
“‘一江兩湖七河’和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重點水域,共有建檔立卡漁船8.4萬艘、漁民18萬人,已全部提前退捕上岸;各省(市)自主確定的其他水域,共有建檔立卡漁船2.7萬艘、漁民5.1萬人,已提前完成2020年退捕任務,剩余1599艘、3072人將按計劃于2021年底前完成退捕。”馬毅指出。

漁民安置保障穩步推進
長江“十年禁漁”關系到23萬漁民的生計,如何保障他們的生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對此,馬毅表示,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系列指導性文件,加大統籌指導力度,截至12月4日,中央財政原計劃安排的92億元補助資金全部撥付到位,各地落實資金114.6億元。
“近日,為更好支持地方加快推進長江禁捕退捕工作,中央財政又一次性新增安排38億元補助資金,綜合考慮退捕漁民數量、地方財政保障和困難情況、工作績效評價、執法能力建設、國家級貧困縣數量等方面,支持地方按規定統籌用于禁捕退捕相關工作。”財政部農業農村司副司長姜大峪透露。
據姜大峪介紹,在前期工作基礎上,11月4日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調度沿江十省市長江禁捕退捕資金安排使用情況。據調度,截至12月4日,中央、地方各級財政已安排資金206.63億元,實際支出資金148.53億元。
除了資金到位,“截至12月11日,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扶持創業和公益崗位安置等措施,各地累計落實社會保障21.8萬人,幫助16.5萬人實現轉產就業。同時,積極幫助漁民解決上學、看病、住房等實際困難,確保上岸有出路、就業有門路、生活有保障。”馬毅說。

打擊非法捕撈,禁止以長江野生魚為噱頭宣傳營銷
漁民退捕已基本完成,打擊非法捕撈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農業農村部會同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和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開展兩個專項整治行動,加強日常執法監管,清理涉漁‘三無’船舶,破獲一批違法案件,通報一批典型案例,形成持續嚴打高壓態勢。”馬毅表示,6月底以來,沿江執法機構累計查處非法捕撈案件7160起,清理取締“三無”船舶3.2萬艘,查獲涉案人員7999人,有力遏制了非法捕撈多發態勢。
馬毅還提到,目前,各地正在組織開展“四清四無”(清江、清湖、清船、清網,無捕撈船舶、無捕撈網具、無捕撈漁民、無捕撈生產)大排查,從16日起部際協調機制還將組織禁捕退捕工作大督查和“四清四無”情況水上大排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期高質量完成。
“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緊盯捕撈、運輸、銷售等環節,深入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打擊有組織、鏈條化、成團伙的非法捕撈犯罪行為,依法從嚴懲治幕后的組織者、獲利者和保護傘。”馬毅稱。
另外,“還將建立健全水產品采購、銷售、加工、合法來源憑證制度,嚴格禁止以‘長江野生魚’為噱頭的宣傳營銷活動。”馬毅補充道,著力構建“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良好氛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