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永定6月19日電 (陳志萍 黃秋萍)“林改對我們林農都比較實惠,我還有其它三塊林地,都種林下經濟作物,還有用材林。”近日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行政服務中心林權類不動產登記現場,來自永定區西溪鄉羅坑村的廖萬添拿到了流轉林地后的林權類不動產證,興奮不已。
福建林改20年以來,永定區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抓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從落實農民最關心的山林權入手,通過“山定權”,促進“人定心”,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在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精準脫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真正實現了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林改20年,永定區青山常綠。 永定土樓景區供圖跟廖萬添一樣,得益于林改,實現了林地流轉,達到規模經營的還有高頭鎮高東村合家家庭林場的江殿臺。過去,他承包的是近500畝的荒山,因為產權沒有明晰,沒有把太多心思和投入放在荒山上;2007年,他拿到了林地的林權證,吃下了定心丸。
“2007年拿到林權證以后,我就吃了定心丸了,開始種樹,種了400多畝。”江殿臺說,林改政策真的非常好,他每年多增收了十多萬元。
通過幾年的經營,江殿臺讓昔日的荒山變成了世外桃源。在這里,他養魚、搞養殖、種竹、種油茶,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林改20年,永定區青山常綠。 永定土樓景區供圖據林業部門統計,永定區林改共辦理林權登記54233宗地,打印24337本林權證。林改不僅造福了個人,也推動了產業集約化發展。在龍潭鎮,通過流轉林地等,蝴蝶蘭小鎮正逐步形成。
“通過這幾年發展,形成了規模效應和集群效應,正在規劃建設近千畝的蝴蝶蘭產業園,早日建成蝴蝶蘭小鎮。”永定區龍潭鎮黨委書記吳才開說,現在有五家蝴蝶蘭(企業)入駐產業園,蝴蝶蘭產值達到8000多萬元,今年可以超億元。
林改20年,青山常綠。根據2021年森林資源變化調查數據,永定區現有林地面積248.5萬畝,比2001年增加了3.7萬畝,增長1.5%,森林蓄積量增長152.8%。
林農辦理林權類不動產證現場。 永定土樓景區供圖林業資源帶動了更多產業的發展。在鑫竹海(福建)管道制造有限公司,廠房里正有條不紊生產著竹纏繞復合管等產品。這些產品每年消耗全區15萬噸的毛竹,產生2.2億元的產值,讓永定全區林農的收入增加3到5倍。
2021年,永定區林業總產值33.7億元,是2001年的12.34倍;林下經濟全產業鏈產值23.23億元,是2001年的11.1倍。
永定區林業局局長游連盛表示,永定區將以福建林改20年為契機,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積極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興林富民的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