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周立權23日說,目前,北京市已經建立具有北京特色的“1+17+N”多層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其中,“1”是北京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17”是在北京各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的17家區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區中心,“N”是在重點園區、孵化器設立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站。
國家知識產權局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周立權回答媒體關于北京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他介紹說,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下,北京市積極推動“政府主導、多方聯動、需求導向、示范引領”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模式。
一是政府主導,加強頂層設計。公布《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北京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意見》,強化政策保障。制定《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第一版)》、完善《北京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工作指引》、編制《北京市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4年)》,開發菜單式及定制化服務產品,推動公共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二是多方聯動,優化服務資源。會同北京市科委等部門支持雙創載體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聯合北京市版權局推動工作站、商標品牌指導站、版權工作站開展聯動服務。依托首都保護知識產權志愿專家,保障專業資源供給。與北京大學等10家高校建立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協作機制。
三是需求導向,提高服務可及性。完善1600余家重點服務企業名錄。組織17家區中心、90家工作站、10家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服務聯絡站的200余名聯絡員,對接北京市、區兩級服務資源,定期走訪、指導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建設包含1.4億件專利文獻數據的“北京市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依托35家信息公共服務網點開展信息服務。截至今年5月,累計解答咨詢7.9萬件,組織培訓2800余次,公共服務信息平臺訪問988萬人次。
四是示范引領,提升能力水平。開展區域重點產業專項服務,形成重點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指南、指導案例系列叢書及30余種宣傳冊。健全以效能為導向的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公共服務優秀案例評選活動,促進公共服務機構間的交流,推廣典型經驗做法。
周立權表示,下一步,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將依據《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的規定,以問題為導向,深入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