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西進賢8月24日電 題:“華夏筆都”江西文港:飽蘸千年技藝
中新社記者 李韻涵
因為鐘愛一支毛筆,書法家王羲之選擇了這里。
江西省進賢縣文港鎮,又稱“華夏筆都”。據傳,文港鎮毛筆工藝從兩晉時期傳授而來,至今已逾1600年。清朝時,文港毛筆更是成為御用貢筆。古言道:一支筆,一兩金。
如今漫步文港,街邊路燈呈毛筆狀,墻面繪上毛筆圖案,路邊建筑幾乎都有“毛筆”元素。銷售、加工“文房四寶”的店鋪隨處可見。該鎮現擁有毛筆生產企業400余家、毛筆作坊2200家。
“小時候做毛筆是為了糊口,現在我做毛筆是為了把這門傳統技藝傳承下去,把中華文化傳播出去。”
與毛筆打了60年交道,周鵬程現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認為,文港毛筆制作技藝與中國古代書畫、書法創造技巧息息相關,“這里的毛筆已與中華文化血脈相連”。
幾近古稀,周鵬程將這門手藝傳承給兒子周晨旭。15歲起耳濡目染,周晨旭已將毛筆視為家族文化。與父輩不同,雖仍手工制作毛筆,他開始借助互聯網開拓銷售。
直播帶貨興起,更多文港毛筆人找到“財富密碼”。雷顯國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忠軒堂筆莊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帶貨方式,2021年營業額達600余萬元(人民幣,下同)。“一天銷售額最高時可達40萬元,現在平均每天也都有2萬元的銷售額。”
記者了解到,2021年文港毛筆產量達9.5億支,毛筆及相關產業銷售收入超76億元。文港毛筆及相關產品不但占據中國80%市場份額,而且來自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訂單也絡繹不絕。
“這項技術是美麗而精致的,從中我感受到了中華悠久的歷史。”來自日本的鈴木高啟已在江西工作生活數年。他曾專程到訪文港了解毛筆的制作過程,是當地毛筆的“粉絲”之一。“文港整個鎮都在扶持毛筆產業,這既是保護歷史的典范,也是生財致富的方法。”
“十數年前,毛筆僅僅是一種筆。”周鵬程坦言,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品位的上升,文港毛筆也變成了藝術收藏品。“現在的文港毛筆,不但集尖、圓、齊、健‘四德’于一體,使用時也更加舒服,更具有觀賞性。”
在眾多從業者的努力下,文港毛筆走出書寫工具范疇,逐漸成為一種文創產品。據文港鎮文房四寶協會會長吳國華介紹,通過創新工藝和提升質量,文港先后做出“微雕毛筆”“雞矩筆”“纏紙筆”“釵發筆”“棗芯筆”等10余個文創品種。
因為一支毛筆,這里自古以來被文人墨客偏愛。“可以說,一支毛筆成就了文港,而文港也成就了毛筆這一文明代碼。”周鵬程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