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演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南美發現一個1.61億年前的蝌蚪化石,這是迄今已知的最古老的蝌蚪,可為蛙和蟾的演化帶來新見解。
本項研究發現的1.61億年前蝌蚪化石的生態復原圖。施普林格·自然/供圖該論文介紹,蛙和蟾屬于兩棲動物無尾目,它們都有典型的二階段生命周期,水生的蝌蚪幼體會經歷變態成為成體。成體蛙化石記錄可追溯至晚三疊紀(約2.17億—2.13億年前),但尚未發現過白堊紀前(1.45億年前)的蝌蚪記錄。
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阿根廷邁蒙尼德大學Mariana Chuliver和同事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合作者一起,研究發現一件保存完好的化石蝌蚪,化石來自中侏羅紀(約1.68億—1.61億年前)的巴塔哥尼亞。其頭部、大部分身體和部分尾部可見,眼睛、神經和一個前肢亦清晰可見,表明這只蝌蚪已在變態的最后階段。
論文作者指出,該化石的這些形態共同表明,今日蝌蚪的主要特征如濾食系統,是在約1.61億年前的早期無尾目中就已經演化出來。這一化石蝌蚪體長據估近16厘米,非常巨大。過去在同一地點曾有記錄的許多成年蛙也被認為體型巨大。大體型在無尾目歷史中曾多次演化出來,但本項研究表明,這個物種是少數幾種蝌蚪和成體都很大的蛙之一。
論文作者總結認為,他們對蝌蚪化石新樣本的研究表明,蝌蚪體型結構的關鍵特征在無尾目演化早期已經出現,這意味著大約在1.61億年前,無尾目已經出現了明顯變態的二階段生命周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