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全球首顆專門服務于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首顆地球科學衛星——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2024年11月5日迎來發射3周年。自發射以來,該衛星已獲取超過40萬景全球覆蓋數據,已有104個國家的科學家使用衛星數據。
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當天在北京舉辦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發射3周年成果研討會。會上提供的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已獲取超過40萬景全球覆蓋影像,數據量超過1.7PB,支持全球104個國家226家單位的科研人員使用衛星數據進行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與評估,形成廣泛的國際合作網絡。
11月5日,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發射3周年成果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沙掷m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供圖作為中國落實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七大行動之一,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數據開放共享,為各國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和決策支持提供服務。此外,該衛星數據還支撐了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數據產品、非洲國家可持續發展數據產品、伊比利亞半島光污染數據產品等。
3年來,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數據已在多個場景與領域取得顯著應用成果,在城市監測與管理、環境質量監測、農業與生態、應對自然災害等諸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基于衛星數據的研究已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內容涵蓋“消除貧困”“清潔能源”“氣候行動”等近20個可持續發展具體目標的指標。
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首席科學家郭華東院士表示,該中心未來將攜手各方,繼續推動可持續發展衛星星座的建設,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對地觀測體系,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議程和全球發展倡議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中國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院士、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克勒?!条U、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自然科學助理總干事柯瑞卿·卡隆基、中國科學院院士于貴瑞、中國科學院院士樸世龍、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工程副總指揮鄒自明、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張兵等出席研討會。
克勒?!条U認為,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的成功運行和豐碩成果,既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也為解決全球性環境和社會問題提供新的視角和工具。
11月5日,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數據應用優秀作者揭曉并頒獎??沙掷m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供圖當天研討會上,郭華東院士主持主題為“建設可持續發展衛星星座,促進2030議程”的高峰對話。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衛星與數據處理部常務副部長竇長勇介紹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支持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該衛星數據應用優秀作者也揭曉并頒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