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胡默達)環境保護如何促進民生健康,環境保護又如何加速經濟發展,兩者如何兼而有之?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的多位院士齊聚第十六屆環境與發展論壇,在太湖之濱無錫共同探討“環境與發展”的前沿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江桂斌將視角聚焦在“新污染物的基礎研究與治理難點”上。他通過分享新污染物研究最新成果,指出其對社會經濟發展與民生健康福祉的重要影響。
“典型的新污染物包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抗生素等。近三年,新污染物治理兩次入選十大前沿科學問題。”江桂斌表示,目前,新污染物的生產和排放多數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其在環境介質中的存量較高,社會大眾對其危害缺乏足夠認知,需引起重視。
11月5至6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多位院士齊聚第十六屆環境與發展論壇,在太湖之濱無錫共同探討“環境與發展”等前沿問題。圖為論壇現場。潘旭臨 攝“新污染物的毒性問題值得深入關注。比如,近年來甲狀腺結節等疾病的增多,是否與新污染物存在關聯?”江桂斌強調,新污染物治理是一項長期復雜的任務,亟待加強基礎研究,建立高效、準確的研究方法體系,使其成為新污染物管控的常規手段,以確保在新污染物上市前進行系統的篩選及科學的毒性評估。
中國科學院院士夏軍從“雙碳”背景下的陸地水文生態切入,在論壇上詳述了碳減排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他呼吁,社會各界需重視和研究陸地生態系統與氣候相互作用的關系,聚焦城市化等“雙碳”問題。
“當前,中國城市地區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總量的比例在80%左右,主要來源于城市經濟、城市建筑和城市交通等領域的人類活動。”夏軍建議,通過多渠道多手段的城市科學規劃和管理,能有效實現總體碳減排目標,同時帶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11月5至6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多位院士齊聚第十六屆環境與發展論壇,在太湖之濱無錫共同探討“環境與發展”等前沿問題。圖為《中國環保行業ESG發展報告(2024)》發布。潘旭臨 攝值得一提的是,論壇上,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業委員會對外發布《中國環保行業ESG發展報告(2024)》。從近三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情況來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數量呈逐年增加趨勢;ESG信息披露率由26.7%上升到42.2%,整體呈現較快增長趨勢。
據悉,本屆論壇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主題為“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環境與發展論壇”于2005年由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創辦,為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協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與國際交流等發揮了積極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