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11月7日電(朱孔陽)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黃發儒7日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省耕地總面積達8345.18萬畝,實際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7176萬畝,耕地面積連續3年凈增加,連續24年實現占補平衡,全省耕地總面積從全國第9位提升到第8位,在2023年國家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首考”中獲“優秀”等次。
當天,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黃發儒介紹該省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相關情況。
近年來,安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安徽省土地監督檢查條例》《安徽省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若干措施》,出臺關于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占補平衡的實施方案,落實耕地保護責任。
黃發儒說,安徽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累計撥付補償激勵資金4.09億元。堅決整治違法占用耕地行為,全省新增非農建設違法占用耕地從2021年的2.17萬畝下降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280畝。
此外,安徽落實長江流域、黃淮海平原等國家農產品主產區格局要求,圍繞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以自然地理條件為基礎,構建“一陵亙兩原”“兩山潤良田”的農業空間格局。
在深化節約集約利用改革方面,安徽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成功獲批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省級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在制度、機制、管理、科技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
為提高資源配置精準性,“十四五”以來,安徽省批準各類建設用地119.54萬畝,總量位居全國第6、長三角地區第1、中部地區第1;供應國有建設用地204.62萬畝,供應總量位居全國第7、長三角地區第2、中部地區第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