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4日電(記者 陳靜)2025級新生是復旦大學教育教學改革3.0版全面實施后,第一屆入校的學生。4日,他們開啟新的學習里程。
據悉,項目化的招生和培養方式,“2+X+Y”的立交橋式培養體系,多元融通、本研融通、招培用融通、教與學融通的培養理念將為學生提供選擇機會。
復旦大學2025級學生開學典禮在光華樓前草坪舉行。(復旦大學供圖)當日,復旦大學2025級學生開學典禮舉行。來自96個國家和地區的萬余名新同學參加開學典禮。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希望學生們不斷建構、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打破路徑依賴、找到自己的熱愛,要作出更有智慧的選擇并堅守到底。金力指出,教育教學3.0版改革最核心的目標,是賦予同學們自主建構自己知識結構的權利和能力。他期待莘莘學子懷無用之心、干有用之事、做好用之人、成大用之才,學會選擇、自主發展,奮力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教師代表、大數據學院院長、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說,復旦大學最打動他的是“包容”的精神氣場——不問來處、只予舞臺,讓每個靈魂自由生長、攜手同行。據悉,馮建峰與團隊開展的交叉研究,構建了全球首個860億神經元模擬的數字孿生大腦,研發出讓癱瘓患者重獲行走能力的腦脊接口技術。“這正是探索‘無人區’所帶來的奇跡。”馮建峰鼓勵大家勇敢追求那些“無眼前之用”,它們將開拓人類未來更美的圖景。
馮建峰堅信,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時代,AI的未來不僅關乎技術,更需融入人文與倫理視野。他倡導具備國際化視野,勇于站上世界潮頭、引領全球議題,希望大家主動與全球最聰明的大腦對話、合作甚至競爭。他直言:“唯有興趣,能讓學習從任務變為樂趣,讓工作從職業成為使命。”
國際金融學院2025級碩士研究生康保祿來自南美洲國家智利。他說,自己從小就知道,中文不僅是連接兩個大陸的橋梁,也是解鎖未來的密碼。一年前,他來到復旦大學學習中文,在課堂外成為“中國鼓團”的團長。今年,他正式成為國際金融學院金融MBA項目的學生。從安第斯山脈下的工程師,到黃浦江畔的鼓手,再到金融MBA的新生,在他看來,每一步都是為了更醇厚的未來。他希望在復旦大學的課堂里汲取智慧,在文化的融合中收獲成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