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酒泉10月30日電 題:從仰望星空到逐夢蒼穹,中國最年輕航天員武飛將問天
作者 郭超凱 占康
10月30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正式亮相。三位航天員中,一張年輕的面龐格外亮眼——出生于1993年的武飛剛度過32歲生日,是目前中國最年輕的航天員。
“作為航天員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迎來自己的飛天任務,我深感無比幸運。”面對鏡頭,武飛的話語樸實有力。
武飛的童年,一半是草原的星空與牛羊足跡,一半是父親燈下輔導數學的時光。從初中到高中,他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數學更是他的“王牌”——他總愛在筆記本上列出一道題的多種解法,反復研究不同解法的差異,用數與線搭建起嚴謹的理性思維。
高中時期,武飛迷上《世界軍事》《環球軍事》這兩本軍事雜志。看著雜志里的武器裝備圖片,少年心里燃起壯志:“什么時候我們國家的武器裝備能站在世界領先的位置?”這份渴望,讓他在2010年盛夏填報高考志愿時,選擇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
大三時,武飛的專業細分至“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這個以熱學、力學為基礎的專業,覆蓋航空、航天兩個方向。“在北航,我擁有了關于航空航天的啟蒙。”武飛說,這些專業知識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能守護“中國造”飛行器的“硬本領”。
2017年,武飛從大學畢業,走進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彼時,中國航天正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期,武飛參與了載人航天、月球與深空探測等多類航天器的研發驗證。
他的工作主要是進行航天器熱試驗,也就是在地面通過專門實驗室模擬太空的真空、極端高低溫環境,檢驗航天器熱控系統能否正常調節溫度,同時排查航天器材料是否因冷熱交替出現開裂、變形等缺陷,確保航天器在太空中能穩定工作的關鍵測試。
2019年,武飛收到一份關于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的通知后,毫不猶豫報了名。憑借執著和過硬本領,他一路過關斬將,成功突圍。
2020年9月,中國第三批航天員選拔結果公布,不到27歲的武飛赫然在列。得知消息時,他正在廠房里調試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的熱試驗設備。看著眼前自己親手呵護的核心艙未來將成為守護自己的“太空家園”,武飛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從科研工作者到航天員,武飛要跨越的難關遠比想象中多。面對大量理論知識的學習,他專心投入學習,筆記本記了厚厚一摞,遇到難題就向教員、隊友請教。
作為航天飛行工程師,武飛的職責主要是對空間站組合體的平臺照料與站務管理,以及設備的維護、維修和升級等。“太空實驗室承載著無數科研人員的智慧和期待,我的工作是要確保其中每個環節都處于最佳工作狀態。”武飛說。
如今,武飛心中充滿期待:他想親手完成和熱學相關的燃燒實驗、流體動力學實驗,用專業知識探索太空奧秘;想透過舷窗眺望故鄉,在星河間尋找草原的足跡;想體驗太空漫步,與宇宙實現“零距離”接觸;還想和隊友在太空過新年,把中國航天人的祝福送往宇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