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呂少威)“十四五”期間,北京城鎮新增就業年均27.8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4.3%,為首都經濟平穩運行、民生持續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是記者10日從首都“十四五”規劃高質量收官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社會民生專場上獲悉的。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清旺在發布會上表示,五年來,北京制定出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實施意見、促發展惠民生“15條”等系列政策,打出了一套靶向發力的“組合拳”。組織開展就業崗位開發與挖潛擴容計劃,實施兩輪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行動計劃,就業擴容提質新動能加速壯大。
在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方面,北京出臺實施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政策措施,累計幫扶76.9萬就業困難人員就業,67.4萬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參保,實現了“就業農村勞動力基本納入城鎮職工保險體系”目標。
同時,北京社保體系不斷健全。“十四五”期間,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118.6萬人、1450.5萬人、1400.2萬人,比“十三五”末增長7.1%、10%和10.5%,社保基金結余1.1萬億元。
五年來,北京持續推進社保制度改革。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穩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平穩落地。個人養老金累計開戶771.6萬人、繳費金額223.1億元,位居全國前列。連續五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待遇,各項待遇水平居全國前列。
五年來,北京強化勞動用工風險監測處置。創建全國首個勞動用工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對裁員風險實時監測、及時處置,風險化解率達99%。健全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構建“預防、協商、調解、仲裁”全鏈條權益維護體系,實現80%的爭議案件和90%的重大集體爭議案件在仲裁階段徹底化解。加強企業工資宏觀指導,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和評估機制,動態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由“十三五”末的2200元提高至目前的2540元,增長15.5%。
同時,北京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2022年7月,在人社部的指導下,北京市率先在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等風險較高的行業,實施了職業傷害保障制度。三年來,已先后覆蓋美團、餓了么、閃送、滴滴出行、貨拉拉等21家平臺企業,累計參保157萬人。
北京在全國首推頭部平臺企業集體協商,首發快遞員權益保障團體標準,建成65家新就業形態“一站式”調解組織和30余家平臺企業調解組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