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堅持品牌引領、三產融合,提升發展特色現代農業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建設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為抓手,提升優質農產品生產能力,加大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新發展核桃示范園7萬畝,板栗園2萬畝,茶園3萬畝,中藥材基地30萬畝,代料食用菌1.7億袋,種植馬鈴薯90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50萬噸左右。創新農業經營機制,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行綠色標準化生產,確?;?、農藥零增長,爭創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市。
做實叫響商洛山地農產品牌。大力開展品牌創建行動,認證“三品一標”25個,鼓勵企業爭創知名商標20個以上,積極創建“商洛核桃”“商洛香菇”“鎮安板栗”“秦嶺泉茗”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加大現有品牌應用管理,用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金字招牌,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方位推介宣傳農產品優勢品牌,讓“商洛山地農產”品牌唱響全國、走向世界。
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做精縣級園區、做大市級園區、做強省級園區,全年認定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0個以上。實施全流域開發,建設精品園區集群,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重點打造柞水西川、丹鳳棣花、商南試馬等8個特色現代農業園區,使園區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引擎。
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發展加工型、營銷型龍頭企業,力爭每縣區有1-2個地方領軍型龍頭企業,認定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個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40%以上,支持各縣區爭創全省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加快打造區域性農產品貿易集散中心,支持洛南建設西北核桃交易市場、商南建設食用菌交易市場、鎮安建設板栗交易市場。創建國家農村電子商務示范市,發展農村電商服務站點100個,電商交易額增長20%以上,力促特色農產品“上網、入市、銷全國”。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開辟農村發展新路徑、拓展農業增效新空間、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
(五)堅持以人為本、城鄉統籌,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完善城市規劃體系??椕芑A專項規劃網底,填補公共專項規劃空白,編制完成中心城區主要街路綠地系統改造、集貿市場、公共停車場、地下綜合管廊等專項規劃,建成城市規劃展覽館。加快各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和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詳規覆蓋率達到90%。完成“五規合一”重點鎮規劃編制。嚴格城市規劃執法,使規劃成為不能逾越、不敢逾越的“紅線”。
推進城市擴容提質。投資195億元,實施中心城區“四大門戶區”和國家級丹江水利風景名勝區改造提升,啟動312國道構峪至麻街嶺城市道路改造,加快推進環城南路、丹南新區路網、南秦新區、北新街東延、候塬棚改和丹鳳環城北路建設等95個項目,“一體兩翼”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58萬人。以棚戶區改造為抓手,加強四縣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配套,建設一批協調城市景觀風貌、體現“商洛符號”的標志性建筑。支持山陽、丹鳳開展全國、全省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積極推進有條件農民進城落戶,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5%。
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以“四城聯創”為抓手,實施中心城區綠化工程,中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6%、綠地率達到3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平方米。實施北新街、江濱大道、龜山北坡和機關單位、大型商業綜合體、住宅樓樓體的亮化工程,打造多彩“不夜城”。啟動中心城區集中供熱工程,建成海綿城市示范點6處,地下綜合管廊16公里。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市縣區全部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加快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推進執法監管重心下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