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24日電 (記者 趙小燕)快的打車與滴滴打車這對冤家十天前化干戈為玉帛宣布實現戰略合并。雖未公布合并細節,但結親的消息仍然在業內炸開了鍋。“合并后,還會有補貼嗎?”“合并后,是叫滴的還是快滴?”一時間,所有的焦點都是這對冤家。
經過一個春節的冷靜,業界似乎開始慢慢思考,思考雙方的聯姻將給中國的出行領域帶來哪些價值。
而快的滴滴兩家都認為,其實兩家目前只是解決了出租車出行,這在整個城市出行市場中占到的比重并不大。很快,拼車、代駕、地鐵等城市出行領域將出現更多創業機會。
惡性競爭或消失
自2014年年初那場著名的“補貼大戰”以來,大多數的消費者都將快的滴滴與“補貼”劃上了等號。根據雙方的官方消息,合并后“打車補貼”依然會繼續。
因為“份子錢”和“燃油費”,今年年初國內出租車市場的發展與變革,不止一次成為輿論的焦點。
十多年沒有變化的工作模式、收入分配和服務標準讓出租車行業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打車軟件”的誕生與發展就像是一副催化劑,既解決了出租車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加速了這一傳統行業矛盾、問題的爆發。
這種情況下,快的滴滴可以更加有效地匹配乘客與司機的信息,也成了出租車市場上一雙看得見的手。
知名互聯網觀察家王冠雄也認為,兩家公司合并之后,雙方服務的用戶群將更大,覆蓋的城市將更多,產品功能將更加豐富,交易還會給雙方帶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節省,這些好處最終都將會被分享給用戶。
為的哥提供大數據支持
打車軟件開拓市場的前期,快的和滴滴投入大量現金補貼以培養司機和乘客的使用習慣。補貼在市場推廣初期確實很重要,但是到了后期,如何通過技術高效地將乘客和司機匹配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快的和滴滴在司機端各有一些創新。快的推出了“接力單”和“交班單”,滴滴推出了“滴米系統”。雖然,合并后兩家公司將保持產品和品牌的獨立。但可以預見的是,雙方將會共享、整合已經累積的移動出行數據,并在技術升級上達成協同。
使用快的和滴滴的出租車司機們將可以獲得更多的數據、技術支持。在后臺數據更加完善,計算模型更加合理的基礎上,司機們更直觀的感受或許會是,推送的訂單更加個性化,空駛率繼續下降,收入進一步增加。
有業內人士認為,短期“補貼”是吸引用戶和司機壯大平臺的好辦法。但長期來看,過多“補貼”實際上會損害行業發展、阻礙技術進步。快的滴滴合并后會把主要的精力和資金放在技術創新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通專家則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合并:“兩家企業擁有的出租車出行數據幾乎覆蓋了國內的出租車市場。這些數據整合后,可以作為國內交通規劃發展的重要參考。”該專家認為,對國內出租車領域的規劃發展來說,快的滴滴的合并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出行領域將出現更多創業機會
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正在被移動互聯網接管,尤其是人們每天都離不開的“衣食住行”。然而出于眾多客觀原因,“衣食住行”中的“行”是最難解決的一個需求。
縱觀國內目前的城市出行市場,拼車、代駕、地鐵、出租車、城際大巴、公共自行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存在眾多創業機會。
與此同時,快的和滴滴的合并,讓資本市場進一步看到了國內出行市場的巨大潛力,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風險投資涌入出行領域,這對創業者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已有業內人士預計,國內出行市場將在今年下半年將進入高速成長期,該領域中的眾多細分市場將逐個爆發,國內出行領域的生態也將在這過程中初步建立起來。
快的和滴滴的合并被業界視作改變中國移動出行發展的重歷史事件。在知乎上,不少人討論有關滴滴快的合并給予行業的啟發。在眾多觀點中,“豐富出行生態”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兩家的合并無疑會給行業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