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書平體驗北汽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全過程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上,汽車業發展再次成為“兩會”關注的焦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體現了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重中之重。作為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汽車行業的代表、委員們提交的議案、提案也圍繞新能源汽車、尋求汽車產業爆發式增長與汽車社會的和諧發展展開了熱議,為中國汽車業的成熟發展出謀劃策。
關鍵詞1:限購
綜合治理解決擁堵
雖然汽車限行和限購政策擁有簡單、便利、易操作、見效快等特點,但對“治堵”在短期效應結束后,其持續治理效果并不樂觀,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對于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在今年的“兩會”提交了《關于加強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法制建設》的建議。在這份建議中,王鳳英提到了在全國城市中不斷蔓延的汽車限購和限行政策,并認為汽車限購、限行政策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同時這種做法的科學性與合法性也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爭議和質疑。
事實上,汽車限行和限購政策對“治堵”在短期效應結束后,其持續治理效果并不樂觀,是“治標不治本”的政策,也引發公眾對政府“懶政”的質疑。如何更有效地解決城市道路交通擁堵難題,已成為我國城鎮化發展道路上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新注冊汽車2188萬輛,保有量凈增1707萬輛,兩項指標均達歷史最高水平。截至2014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突破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2.46億人。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形成了與城市道路承載能力的矛盾。為了緩解交通擁堵,目前上海、北京、廣州、杭州、貴陽、天津、深圳等城市已先后出臺限行和限購政策。
然而,目前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建設與管理上缺乏統一協調和整體戰略、新型智能化科技手段應用不足、城市交通綜合管理滯后等實際情況,依然困擾著城市交通綜合治理的順利開展。
針對如何破解汽車社會前提下的城市交通綜合治理難題,王鳳英認為,在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法制建設過程中要杜絕和避免缺乏遠見和持續性的“懶政”思維。她建議在符合法律框架的前提下,積極采取最新的信息技術、智能交通等科技手段,探索合理進行城市規劃與區域功能布局、創新交通管理以及運用最新的網絡信息科技手段等進行智能化的交通綜合治理。對城市發展規劃、道路路網建設、市政交通管理等進行系統性創新管理,從而全面、高效地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難題。
關鍵詞2:新能源
加快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行業上習慣將2014年稱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普及的元年,這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如雨后春筍般,紛紛破土而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中國2014年新能源汽車生產78499輛,銷售74763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8605輛和45048輛,比上年分別增長2.4倍和2.1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894輛和29715輛,比上年分別增長8.1倍和8.8倍。無論是插電混動還是純電動汽車,增速都輕松跑贏大盤。不過,相比較中國汽車產業年均2000萬的產銷輛,7萬余輛還太顯單薄。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宇通集團總裁湯玉祥繼續帶來與新能源車有關的議案。湯玉祥認為,去年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示范政策已經出臺,新政策必將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環保節能、改善民生方面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建議在政策層面給予新能源車更為有力的支持。而“兩會”前夕,與新能源有關的股票紛紛漲停,也說明了資本市場對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信心。
而針對電動汽車的發展受動力電池技術制約,充電設施網絡不完善、充電不方便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運用十分關注,今年“兩會”他帶來了《關于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應用的提案》。柳崇禧建議,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應用,包括支持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傳統電力供應央企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中石化、中石油等傳統汽車能源供應央企參與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應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法規保障其權益,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補貼力度,減免稅收。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科力遠董事長鐘發平在湖南團分組討論會上發言則認為,不能為發展純電動車而發展,根本目的應該是為了節能減排。在今年“兩會”上,他提出,應把解決機動車污染和霧霾的根本途徑集中在發展混合動力汽車上,混合動力汽車需要與純電動企業一樣有同樣的、公平競爭的平臺。
關鍵詞3:準入政策放寬
非傳統車企造車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熱潮,新能源車的生產資質或將不再局限于傳統汽車廠商,互聯網公司、低速電動車企業和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都有機會打造自己的汽車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特斯拉概念”持續發酵的大背景下,也引發了人們對電動車生產門限放寬的期待。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將鼓勵像樂視網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去開發電動汽車,因為它們有為汽車行業創造新生產模式的潛力。 “我們會鼓勵他們,因為他們可以將生產環節完全外包。”苗圩認為,“舉例來說,富士康,他們沒有屬于自己的手機,但是他們生產蘋果的手機”。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苗圩的評論是目前為止對科技公司將被允許研發電動汽車一事的最為清晰的解讀。工信部也將聯合發改委共同管理汽車行業。
樂視作為非汽車制造商,進入該行業最大的阻礙是中國政策規定進入該行業的公司必須擁有汽車生產的能力,除此之外還需擁有研發及車輛設計的豐富經驗。
此前,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根據去年11月在國家發改委網站上發布的公眾反饋,非汽車生產商還需要有至少15輛電動汽車樣車能夠符合國家技術標準。苗圩透露,該政策或許能于最近幾個月內敲定。在此之后,公司可以開始申請執照,而相關的專家小組也會被召集起來共同考核申請。
與此同時,隨著低速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業內對低速電動汽車是否要“轉正”的爭論聲也越來越大。電動車生產準入的門檻放寬,低速電動車企業也對生產前景充滿了期待。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應對低速電動車適當放開政策,實行“產品準入從嚴,企業準入從寬”的管理原則,鼓勵和支持多種電池路線、不同電池搭配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兼容發展,并且針對低速電動車建立起科學的技術標準體系。同時,將低速電動車納入我國道路交通規劃之中,列入法定交通工具,允許符合標準的低速電動車上牌上路。
關鍵詞4:出租車
推動體制改革
盡管公眾要求推動出租車改革的聲音喊了多年,但進展緩慢,對于呼聲很高的打破壟斷、完善出租車準入制度等,還沒有根本性動作,社會性事件頻發,出租車體制到底應該怎樣改革,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日前也提交了《關于乘勢而上推動出租車體制改革的提案》,該提案直指出租車體制改革,呼吁打破壟斷,放開并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這已是李書福連續第三年就該問題提出提案。
李書福認為,出租車問題具有行業性與地方性疊加的特殊性,改革需要頂層設計和地方探索之間的良性互動、相向而行。他表示,通過政府建立監管機制對出租車質量和司機素質進行把關,是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的;而且在充分市場競爭的環境下,更可以提高出租車服務品質、乘客乘車體驗。此外,李書福還在提案中呼吁,“將出租車市場的數量配置徹底交還給市場,直接向符合準入的司機開放出租車經營權,通過充分競爭盤活市場”。
全國工商聯也遞交提案,建議盡快廢除出租車專營制度,讓出租車行業回歸市場經濟的軌道。全國工商聯在提案中表明,出租車行業的種種矛盾,均源于“數量管制”制度,出租車牌照是行政特許下的行業壟斷資源。該提案認為,一般情況下,數量管制一定會帶來行業準入歧視,然后催生利益集團和暴利現象,像出租車這樣一個技術門檻低、經營水平要求不高的行業,無論如何不應該享受這樣的暴利,更不應該讓公眾為這種“暴利經營”掏錢埋單。
對此,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表示,出租汽車行業的改革涉及到公眾、駕駛員、企業、移動互聯網平臺等多個主體,各個主體的利益和需求各不相同,要使各種主體的訴求都能得到共同認可,只能尋求一個公約數,而不是一個惟一的。“出租車要總體管控,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既要滿足需求,又要考慮人民群眾的利益,使經營者、使用者、消費者都能夠得到應該得到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使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區域、不同城市類型的出租車的管理和服務走上正常軌道。
(記者 藍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