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地溝油的檢測,網絡上流傳著各種方法,有“望聞問切法”,也有看似科學的理化指標檢測方法,但是這些方法真的可靠嗎?衛生部宣布此前報道的地溝油檢測方法都不可靠,并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新的檢測方法。對此,公眾憂心忡忡,甚至有媒體感嘆“人類已經不能阻止地溝油了”。 現在科學這么發達,為什么就找不到可靠的方法來檢測地溝油?
準確地說,公眾所說的“檢測地溝油”,實際上是判定一種油是地溝油還是正常油。“檢測”,必須是針對一種確定的物質。按照目前的分析技術,只要能夠列舉出來的成分,基本上就可以“檢測”出來。但是,能夠“檢測”一個指標,跟用它來進行“判定”,完全是兩回事。
要把檢測一個指標的方法作為判定地溝油的“檢測方法”,必須要做到:不冤枉好油,也不放過地溝油。目前的方法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比如說,有一種方法是檢測油中的電解質,因為烹飪過程中會加入鹽等電解質,而沒有使用過的油中不含有。這樣,如果檢測出電解質含量比較高,就是地溝油。但是,如果一批地溝油只是炸過薯條或者油條的,那么它也完全可能不含有電解質。結果就會是:明明知道它就是地溝油,但就是“檢測”不出來。
此前報道過的地溝油檢測方法也都是類似的情況。比如膽固醇,主要成分是植物油的地溝油也完全可以過關。而多環芳烴(如常見的苯并芘),如果沒有經過較長時間的高溫,含量也不會高,例如此次臺灣地溝油事件,臺灣“食藥署”檢測的地溝油成品油中的苯并芘符合標準。
要可靠地檢測一種東西,就需要這種東西有相對明確一致的組成與性質。地溝油并非如此。作為一種“廢料”,其組成千差萬別。狹義的地溝油是從地溝里撈出來的油,后來擴展到潲水里回收的油,現在還有廢棄的動物內臟煉出的油。更廣義一些,只要是使用過的油都算是地溝油,比如火鍋行業的“老油”有時也被當作地溝油。除此之外,把地溝油摻雜到正常油中,更可以控制任何一個指標的數值,使之符合“產品標準”。
所以說,地溝油本身沒有一致的“標準”,“好油”也各不相同。要用一種方法來可靠地進行“判定”,理論上的可行性就很低。
當然,我們關心的是一種油是否含有害物質。只要含有任何一種有害物質,不管它是不是地溝油,就是不合格產品。在理論上,我們可以對地溝油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一一檢測,任何一項不合格就判定為“地溝油”,或者至少是“不合格的油”。這樣做的缺點是費用不菲,所以一般被認為沒有太大的可行性,但是放心365就在盡力做這件事情。
放心365(微信號:放心365)對植物油設定了130項檢測指標,基本涵蓋了植物油從原料種植、儲存、加工、流通等環節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質,檢測方案不低于國家標準和歐盟標準。經放心365檢測合格的植物油是值得推薦給家人和朋友的放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