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當下經濟圈最熱詞匯,“新常態”肯定要算一個。
經過了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習慣了頻繁降臨的政策刺激,新常態的出現難免讓經濟體的每一個單元都周身不適。到底什么是新常態?企業該如何看待?又該如何轉型應對?
27日,由本報主辦的首屆齊魯企業家峰會召開,就上述這些問題,參加峰會的企業家們展開了一場思想上的碰撞。
新常態下是新秩序新規則
“我正在外面談一個項目,回頭再打給你。”電話那端略顯嘈雜的背景里,山東魯電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東廷壓低聲音對記者如是說。
這兩天,楊東廷一直在忙著給前來考察洽談的用能單位做節能規劃,經濟增速的回落讓鋼鐵、化工、輪胎等一系列耗能大戶都打起了“節能挖潛”的主意,而專業從事智能電網服務和節能現代服務的魯電則成為他們合作的對象。“用能單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市場不好的時候,壓縮運行成本成為企業首選,特別是那些大型工業企業,光能耗一項一壓縮就有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空間。”
楊東廷認為,所謂的新常態需要戰略的眼光去看,企業之所以認定為“沖擊”是因為之前日子太好過,訂單掩蓋了問題。現在環境一轉,問題迸發的同時機遇也相伴而來。
“新常態其實就是新規矩、新規則、新秩序。”華土集團董事長、華商書院山東校友會會長、澳洲校友會會長張強直言不諱。
作為山東本土知名房地產商,張強對當下房地產業面臨的嚴峻形勢感受很深。“過去三年內,房地產投資一直占固定資產投資的四分之一。受房價和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增速已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企業的生存狀況可想而知。”
在張強看來,跳出自己所在的行業,整個經濟的新常態特征非常明顯。“我們的國家也在轉型,大企業也非常迷茫。尤其是占據經濟舉足輕重地位的國有企業,現在改革也到了深水區,那么民營企業該怎么玩?”他認為,民企首先要扭轉觀念,高層的一再表態已經釋放出明晰的信號:企業不要再指望靠一波刺激政策拉起一波行情,而應該立足長遠挖掘政府改革中潛藏的機遇。
“像現在國家推的法治建設,對企業太重要了,以往法治不健全,讓企業做得很累,時不時就得請客吃飯,現在都不需要了。”張強表示,政府的改革紅利就是新常態下的新規則,機制靈活的民營企業應當順勢而上,抓緊布局看好的產業。
有限的錢該怎么花
“新常態的殘酷就擺在眼前,對企業內部的管理、資金鏈、市場營銷等都是全方位的挑戰。”西王集團副總裁王紅雨表示,雖然西王已經是銷售收入300億級的企業,但新常態下行業的調整帶來的沖擊仍然不可避免。今年1至9月份,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26.4億元,同比增長22%;然而與此高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利稅10億元,同比僅微增0.3%!
沖擊顯而易見。西王高層近期也在頻頻開會研判“新常態”的特征。“畢竟我們的產業結構擺在那,鋼鐵、玉米加工,一重一輕從大面上看都是傳統行業,而且是B2B的,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轉型必須發力技術創新,將附加值做上去。”王紅雨透露,為此集團下大決心,在涉及有限的錢該怎么花的問題上,堅持科技導向。凡是新上擴增產能的項目所需的投資一律不批,而凡是涉及技術改造、研發創新、科技合作的錢則一分不少而且要加大投入。
其實,在山東這個傳統制造業的聚集地,將應對新常態目光投向技術創新的企業家大有人在。
“早在今年5月份,我們就注冊成立了山東省創新資本有限公司,現在公司的實質化運作已經展開。”山東省政協委員、省自主創新促進中心主任李新峰向記者坦言,這個包含了“創新”、“資本”這兩個當下最熱點詞匯的公司一成立,他的工作瞬間變得忙碌異常。
據李新峰介紹,這家新成立的公司專門用于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運營科技資產,收購、轉移、拍賣技術資產。“新常態就是要讓科技作為最核心驅動力的理念強勢回歸。現在你不了解企業對技術成果的需求有多大,前段時間剛有一家企業為轉型在煙臺新投資了一個工廠,人員、設備都到位了,突然發現現有的技術有問題不適用,急得頭都大了,到處尋找解決方案。”李新峰介紹說,其實省內的高校、科研院所每年都有大批的創新成果出來,像這種企業的需求也大量存在,但兩者之間缺乏對接的平臺。“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很普遍,很多時候一些成果早就研發出來了,但埋頭于生產的相關企業還不知道,自己又投巨資搞研發,這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觸網發展成為普遍選擇
新常態下新的發展機會同樣不容忽視,互聯網就是最耀眼的代表。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慣性思維中通訊、零售、服裝、日常百貨等往往是被互聯網改造的對象,可這次新常態下,連飼料、獸藥、擔保等看似跟互聯網毫不相干的行業都在考慮如何觸網發展。
“上周剛去江蘇回來,都是圈子內幾個朋友定期會面溝通思想,這次感覺收獲很大。”山東華牧天元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玉民告訴記者,他們做的是畜禽飼料和獸藥,但這次聚會圈子里聚焦探討的關鍵詞只有一個,那就是“互聯網”。“現在企一代普遍都已經退位,新上位的企二代們都是80后、90后,包括一些養殖場主,年輕化的特點也非常明顯,這些人群的思維模式、決策模式已經完全互聯網化,再靠傳統銷售模式已經很難奏效了。”
劉玉民舉例說,像飼料,同類別企業、產品滿天下都是,如果再靠十幾個業務員拎著包全國跑,找代理、建渠道顯然已經無法打動企二代們,互聯網讓資源配置的成本降到最低,這些線下的操作模式正面臨顛覆。“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如何跟網絡營銷結合,例如關鍵詞如何設置?產品在網絡平臺如何鋪貨?如何更快地讓客戶找到你?互動如何做?”
同樣盯上互聯網的還有擔保行業。
“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是大勢所趨。”山東天元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貽良透露,今年以來他們頻頻與P2P公司展開合作,截至目前已經一口氣簽了4家。其中包括由中央新影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等共同發起成立的“直投網”,第一梯隊的“積木盒子”,獨有模式服務三農的“誠助貸”等。
在李貽良看來,在全國誠信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P2P模式僅靠線上的風控是很難做大的,必須依靠線下專業擔保公司的擔保,現在雙方都看到了這一趨勢,所以行業內合作的消息層出不窮。“互聯網是趨勢,沒有哪家企業、哪個行業能逃得過。” 記者 馬紹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