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3日電 (財經頻道 曾會生)教育部社科司司長張東剛13日在“2014中國國有經濟發展論壇: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與規范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致辭時表示,國有經濟為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在改革開放以來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國有經濟應該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聲音。他認為,中國國有經濟和發展模式理論最有望獲得諾獎。
“國有經濟作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國有經濟下一步如何進一步增強增大,也是當前面臨的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張東剛認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堅持市場化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發展,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
他表示,國有經濟不僅有硬實力,還要打造國有經濟軟實力,不僅在中國發出聲音,讓每個中國人知道在建國以來,特別改革開放以后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做的重要貢獻,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的國有經濟也要發出聲音。
“我想,中國最具有獲得諾獎希望的,中國國有經濟理論恐怕是一馬當先的,其二就是中國發展的模式、發展的道路。”張東剛認為,中國國有經濟發展的理論應該具有國際意義,這樣才有可能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我們不僅宣傳國有經濟的硬實力,同樣宣傳國有經濟的精神,具有的一種價值品質和核心要素。
本次論壇為期兩天,由國資委新聞中心和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辦。中國國有經濟發展論壇自2000年以來已經連續舉辦了14屆,重點圍繞中外國有經濟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進行深入研討。(中新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