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劉逸興
1月16日,首屆川商北京論壇吸引了1000多名來自各地的川商,他們都說了些什么?新常態下經濟新引擎到底在哪里?2015年的投資,川商的錢應該去哪兒?
新常態下,川商面臨多方面的機會,國家對西部地區的重視程度帶來大量的政策紅利。西部發展以及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給企業家帶來了無可估量的機會。
同時,與東部和中部相比,西部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和生態資源等仍具有較大的優勢。
以川商的身份,九鼎投資合伙人蔡雷在會場直言,過往三代的中國首富中有1.5個川商,新一代川商想挑戰一下中國首富,想成為一個“被風吹起來的豬”,錢可投向四大領域。
川商新機遇
四大領域“風”將吹起來
當前的經濟形勢下,2015年投資去哪兒?這無疑成為首屆川商北京論壇最熱議題。
九鼎投資合伙人蔡雷一登場就盤點起了中國首富們:過去30年改革開放,可以細分為三個時代,第一個是農村改革與市場改革時代,這個時代首富就是劉永好,四川人;第二個是城市化時代,中國首富王健林,祖籍四川,應該說算是半個四川人;第三個就是新的互聯網經濟時代,這個時代可能四川人就落伍了,首富馬云。
“三代中國首富當中有1.5個川商。”蔡雷說,中國近30年的商業版圖中,川商留下了能在歷史上被長期銘記的名字。
而今后,四川企業家還想去挑戰一下中國首富,蔡雷認為四大領域有機會。第一個領域是市場改革,包括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等相關領域,可以說新一輪改革涉及的是萬億級的市場;第二個領域是產業整合,這對于來自傳統行業的四川企業家來說尤為重要,未來30%-50%的企業都會消失;第三個領域是網絡經濟,互聯網、OTO、智慧城市、物聯網、工業4.0、智慧工廠等;第四個領域是美好生活,消費、服務、醫療、旅游、教育、娛樂等行業。他說,“如果川商想做一個被風吹起來的豬,投資就找這些行業。”
川商有不足
規則薄弱搞新興經濟太少
號稱古代三大商幫之一的川商,到底有哪些鮮明特點呢?
作為標準的四川企業家,蔡雷分析說,川商優點有三個。首先是實干興邦,很多是苦孩子,沒有多少積累,只能實干;其次是進取創新,敢為人先;還有合作包容,而且與“外人”合作強于內部合作(與四川人)。
但川商也有不足,第一個骨子里有盆地意識,盲目自大;第二個,規則薄弱,缺乏充分的市場化和工業化;第三個,新興不足,沒有幾個搞網絡的,都是傳統經濟。由此,要想在未來經濟版圖中占得一席,川商還需揚長避短。
“一個企業想要成功關鍵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企業家,沒有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企業就很難取得它應該取得的成績。但是,比企業家更重要的因素是,企業所選擇的產業背景,把握中國未來幾十年的改革大勢。”蔡雷說。
支招
川商走出去 海外開店還需“抱團”
川菜、川茶、川酒——名副其實的四川名片。三者如何“抱團”闖天下,如何走出國門,也成為當日論壇的一大熱門議題。
“光去海外考察市場,花個百八十萬不足為奇!所以說,為什么要聯合。因為你不懂當地的法律,不了解當地的市場,不知道當地的食材和口味。”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說,中國缺少以國際市場為主導的外向型餐飲企業品牌,一些海外開店的企業幾乎都是蜻蜓點水,不是產業經濟,而且成本較高,另外,職能部門對海外中餐經營者的服務和幫助還不夠。
馮恩援建議,川商走出去要“抱團”,尤其是川菜、川茶、川酒應聯動起來形成一個“結合體”。
北京四川企業商會會長、眉州東坡集團董事長王剛也認為,早年的浙商因弱而抱團求生,逐漸叫響了市場。眼下的川商中小企業多、大企業較少,想要走出去只有“抱團”才能形成合力,尤其是全國各地的川商商會應搭建平臺。
“花多少錢?我們先期第一筆700多萬美元資金已經基本花完了。”據王剛透露,他們2013年底在美國洛杉磯的海外第一家店,剛開始的前半年都在虧。
他說,起初開店的想法很簡單是讓女兒在美國也能吃到家鄉的味道,而現在“進化”成為了企業戰略,2015年的海外開店計劃再開 4家。至于還要花多少錢,他未詳細透露,僅稱拉斯維加斯一個店可能就得1000萬美元。
華西都市報記者石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