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什么變化?
過去這兩年移動互聯網大潮的到來,百度也看到用戶的行為、習慣、預期,甚至情感都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
技術如何變現?
你在這個市場里面,不是看自己在乎的事是什么,要從用戶角度來琢磨他們在乎的東西是什么,他們在乎的東西昨天是什么、今天是什么、明天會變成什么,這些你一定要能夠搞清楚。
未來搜索更加智能?
PC時代獲取信息,輸入關鍵詞,一秒鐘獲得結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主要獲取信息的方式會變成多輪對話,用戶不在乎多花幾秒鐘時間,其實你可以幫助用戶整理思維過程。
華西都市報特派記者 孟梅 北京報道
極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時代變革大潮中,極客的機遇路在何方?昨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連續第三年做客極客公園創新大會,首度公開剖析百度成功完成移動轉型的三大關鍵要素,并首度披露百度最新的“對象識別方法和裝置”技術專利。本報記者作為西南唯一受邀媒體,現場直擊李彥宏的獨家對話。
市場變化
“過去兩年移動互聯網用戶甚至情感都發生變化”
對于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的極客大會來說,李彥宏每年都會如約來到極客公園與大家交流,談極客精神,以及他所堅持的技術信仰。今年也不例外,昨日下午開場對話,李彥宏身著藍毛衣、白襯衣出場,臺下立刻掌聲一片。要知道坐在下面的都是號稱走在技術前沿的極客們,能獲得他們的掌聲可見李彥宏在技術圈內的號召力。
三年前,李彥宏第一次參加極客大會的時候,百度面臨著往移動互聯網轉型的問題,那個時候,大家都在說移動互聯網,而百度還屬于傳統的pc端。三年過去,如今,百度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轉型最成功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對于我們這一代創業者來說,創業的過程一直是所謂的we live and breathe with our users(我們天天跟自己的用戶一起呼吸,共同分享各種各樣的東西)”李彥宏分析道:“用戶的情感、用戶的需求發生了什么變化,我們其實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不敏感就不會活到今天。”李彥宏說,過去這兩年移動互聯網大潮的到來,百度也看到用戶的行為、習慣、預期,甚至情感都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百度能不能夠真正地去符合他們的預期,解決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讓他們對百度更加依賴、忠誠,這些都是我們過去很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只不過移動時代來了之后,這又是一個新的浪潮、新的技術革命,或者是新的市場情況,所以我們要根據這個情況來做相應的改變。”李彥宏認為,百度在中國已經有十五年的歷史了,也積累了數億的用戶。對百度已經有了信賴的基礎。李彥宏雙手合十,感謝用戶。
技術信仰
“移動互聯網時代技術變得更重要了”
兩年的時間,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流量上超越了傳統PC互聯網,其實,處在時代交接點時對企業的考驗是很大的,在今天有很多的企業還是處在要完成跨越的時期。百度在兩年時間推動企業完成移動跨越,是怎么做到的?李彥宏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對于百度來說有三條,第一,技術的信仰。過去這兩年,我認為百度之所以能夠轉型比較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一直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技術不是變得不重要了,反而是變得更重要了。”李彥宏透露,在過去這兩年當中,百度在技術上其實做了很多的投入,包括一些長遠的,如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投入,也包括已經在產品當中。“語音搜索技術在PC互聯網時代用得不多,因為大家在對著一臺PC的時候,拿著麥克風會覺得很奇怪,但是手機本來就是用來打電話的,所以大家對著手機說話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李彥宏舉例說,語音要真正能夠識別出來用戶在真正說什么,圖像識別其實更難。人家說A picture is a thousand word,就是所謂的一圖千言。一張圖進去之后,到底搜索出來的應該是什么,這里也有非常多的技術問題。
過去的兩年,百度解決了大量類似這樣的問題,包括連接人與服務。“過去人們只能在百度上搜索信息,現在如果我想買張電影票,離這里最近的電影院在哪,現在放映什么片子,座位哪些賣出去了哪些還沒賣出去,沒賣出去的我想買并且直接付款等,這些全部可以在一個百度的APP里完成。這些技術上的創新,我覺得使得用戶在移動時代越來越依賴百度,獲得他們想要獲得的東西。我覺得第一個原因,還是對技術的信仰,就是技術能夠Make Difference。”
第二個原因是要接地氣。“你在這個市場里面,不是看自己在乎的事是什么,要從用戶角度來琢磨他們在乎的東西是什么,他們在乎的東西昨天是什么、今天是什么、明天會變成什么,這些你一定要能夠搞清楚。”李彥宏笑著說,其實很多極客可能是工程師出身,他覺得工程師有一個非常大的障礙,就是在接地氣上的問題。
“所以極客既要了解這個技術是怎么發生的、能不能發生、有沒有可行性,同時又要能夠知道用戶現在在想什么。我能夠站在一個什么都不明白、一點技術都不懂的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他的需求是怎么表達的,一定要把這一點搞清楚。”李彥宏指點迷津:“所以,既要懂技術、對技術有信仰,并且能利用技術的力量,同時又要能夠站在一個普通用戶的角度來看問題。我覺得這不僅是過去兩年百度轉型的經驗,也是我們過去十幾年發展一直堅持的原則。”
研發砸錢
“技術投入不計成本,不在乎華爾街怎么看”
第三是確保資金的投入。“上市公司每個季度都會披露財務報表。百度最近一次披露的是2014年第三季度財務報表,報表中我們的凈利潤率是29%,也就是說每100塊錢的收入有29塊錢是利潤。”李彥宏說,如果往前推兩年,比較一下2012年的第三季度百度的財務報表,那時候的凈利潤率是多少呢?是53%,也就是100塊錢的收入有53塊錢是純利潤。“短短兩年的時間,利潤率下降這么厲害,這其實表明了一種決心,就是我愿意砸錢、愿意投入,不在乎華爾街怎么看,不在乎股價跌一半或更多,我一定要把這事做成。”
面對著上千極客,李彥宏毫不忌諱談利潤的縮水。“因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大多數的互聯網公司的CEO仍然是創始人,在美國很多公司都是職業經理人在打理公司。其實即使是有錢,通常來講職業經理人也不敢做這樣的決策,如果他的利潤率從53%跌到29%,甚至到不了29%,跌到39%的時候董事會就說了:你被解雇了,你干了這么長時間,公司掙的錢越來越少,要你干什么?”李彥宏直接表態:“要愿意為長遠投入,我知道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我還在這兒,所以我才敢做。”
李彥宏直言,首先自己是技術出身的人,在美國學的計算機,后來在硅谷做的搜索引擎最核心的技術。所以他個人對技術確實是非常熱愛,任何新技術出現,他都會覺得很興奮、很激動。所以,當與技術相關的機會到來的時候,他覺得能夠把握的概率比一般的人要更高一些。
“但是第二條也非常重要,作為一個企業,你必須能夠有這樣的判斷,就是技術對這個企業意味著什么。如果這個判斷出錯了,對于企業來說是災難性的,因為技術通常需要很大的投入。如果你投入的不是市場所要的,對于企業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李彥宏說:“對于我來說,我處在一個非常幸福的節點上,既是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同時這些東西確實也是現在的市場所需求的。”
未來搜索
“PC時代獲取信息靠輸入關鍵詞,未來會變成多輪對話”
有一個專利叫做“對象識別方法和裝置”,而這個專利發明人中有一個人是李彥宏,對于這一點,李彥宏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主要實施這個專利的人是我們的工程師,我只貢獻了其中的一些想法。這個想法,也是基于我們對無線互聯網時代的判斷得出的。”李彥宏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想要的是讓用戶更自然地來表達他想要的東西。“我們新的專利或者對移動互聯網未來的方向判斷是這樣,PC時代是簡潔,輸入關鍵詞是兩秒鐘,獲得結果是一秒鐘。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不在乎多花幾秒鐘時間,其實你可以幫助用戶整理思維過程。”李彥宏認為,未來五年、十年,人們主要獲取信息的方式會變成多輪對話,而不是簡單的關鍵詞輸入的方式。
對于未來,李彥宏覺得互聯網對于整個社會或者經濟的影響是全面的,幾乎是全覆蓋的,沒有什么死角。“我們看到早期或過去十五年,慢慢看到零售被轉到互聯網上,媒體越來越互聯網化,金融逐步開始接受互聯網。接下來會看到服務,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公司都在做,包括BAT,但是這顯然是剛開始。大家看到了這一塊,其實是為了解決效率低下。一個餐館每天上座率30%。如果把上座率提到80%,那么賺到的錢就會很多,比如收入30%是一萬塊錢,80%變成五萬塊錢,但是成本沒有等比例增長,所以收益更大了。”李彥宏預測,未來,任何行業都可以看到,用互聯網方式再做一遍效率就提升。這是互聯網對人類社會最大的貢獻。不是一項技術簡單地在極客圈里產生了影響,也不是工程師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而是全社會的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因為互聯網發生了改變、因為移動互聯網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