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9日電 (記者 石巖)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29日在此間表示,未來中國遭遇貿易救濟案件數量預計仍將持續處于高位。
沈丹陽是在當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作出上述研判的。他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共有22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97起。其中,反傾銷61起,反補貼14起,保障措施22起,涉案金額104.9億美元。另外,中國遭受美國337調查12起,歐盟發起的反規避和反吸收調查各1起。
沈丹陽稱,去年,中國遭遇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升溫。他指出,2014年世界經濟弱勢復蘇,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一些貿易大國強化貿易救濟調查執法,加大對國內產業保護力度,針對中國的調查數量依然較多。
沈丹陽特別指出,去年,高科技產品成為摩擦的新熱點。高科技產品成為摩擦新焦點。中國輸出光伏產品、風力發電機組、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相繼遭到貿易救濟調查。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沈丹陽表示,去年,受貿易摩擦影響的產業范圍很廣。他提供的數據顯示,五金礦產、化工、機電、輕工、紡織、醫藥保健、食品土畜類產品遭受調查案件分別為38起、23起、17起、13起、3起、2起和1起。其中,涉及鋼鐵和鋼鐵類產品案件27起,涉案金額23.2億美元。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外部環境趨緊和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相互疊加,中國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的案件數量將繼續保持高位。”沈丹陽認為。
但沈丹陽同時表示,從一定程度上講,貿易摩擦多發高發是中國成為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第二大經濟體后的伴生現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