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以更加長遠的目光去看待互聯網的監管執法工作,尤其是要徹底拋棄、糾正、轉變過去在現實中存在的執法程序不清晰等問題
□杜曉
目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與淘寶網之間的爭論仍在延續。雙方各執一詞,真相究竟如何還有待時間進一步檢驗。
近年來,網絡購物的興起帶給人們很多的便利,從某種程度上重新定義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大大小小的購物網站之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是其中典型代表。淘寶網不僅帶給買家前所未有的選擇余地,也帶給賣家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
以淘寶網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不僅能夠成為新常態下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同時也能很好體現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互聯網企業的執法監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在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執法的基礎之上,還應該確保程序正義。
此次淘寶網對工商總局執法工作所提出的意見包括“程序失當”,不管工商總局此前的執法工作是否存在這一問題,程序問題可謂是擊中了當前行政執法的軟肋。程序之于法治建設的深刻意義近年來已日益形成廣泛共識,有法學家曾明言“沒有程序,就沒有真正的法治可言”。
隨著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司法活動和司法行為中,“重實體、輕程序”的傾向已經大為好轉,正義越來越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但對于某些行政行為及執法活動而言則談不上有多大起色,很多時候,無論正義還是非正義其發展過程的面目仍然比較模糊。
互聯網是一個涵蓋面很廣的多元利益組合,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以更加長遠的目光去看待互聯網的監管執法工作,尤其是要徹底拋棄、糾正、轉變過去在現實中長期存在的執法程序不清晰、執法觀念不正確等問題。這是因為,互聯網有著與生俱來的公開性、平等性、交互性、多元化,任何一點執法中的瑕疵,無論是實體上的還是程序上的,都可能被網絡發現并且放大。只有嚴格依法行政、嚴格依法管網治網,才能真正贏得網絡不同利益主體的尊重,切實樹立起互聯網執法的權威。
此次工商總局與淘寶網圍繞監管執法所展開的公開博弈,理應成為我國互聯網發展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法治標桿,也給了公眾和輿論一個很好的考察未來互聯網法治建設發展方向的機會。無論人們心里更傾向于哪一方,通過此次事件都上了一堂普及互聯網法治的公開課,更應該去認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首先,互聯網法治建設應該高度重視程序問題,確保規范文明執法。正如孟建柱同志近日指出,“要處理好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的關系,改進執法方式,做到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互聯網自身的開放性從某種程度上也讓執法活動的邊界趨于模糊,程序上的失守所造成的后果將很可能比現實中更嚴重,對于網絡執法工作的程序和方式某些時候要求比現實中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其次,對于互聯網企業的執法要充分考慮其自身特點。盡管已歷經數年的發展,但互聯網企業仍可以算是一個新事物,這里所謂的“新”主要是指互聯網企業一直在不斷呈現出新特點、新氣象、新驚喜,為數諸多的互聯網企業還有很大潛力沒有釋放出來。對于互聯網企業的執法需要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精神為基礎,盡量選擇符合互聯網企業特點的執法方式,將法治精神與互聯網精神更好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