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全國已有30個省份公布2014年經濟“成績單”。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多數省份GDP增速要快于全國7.4%的總體增速,但較上年年初的預期值為低。同時,絕大多省份不約而同下調了2015年的經濟增速目標,甚至不設具體目標,顯示了在“新常態”下更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取向。
8省人均GDP破1萬美元
截至昨日,全國已有30個省份公布了上年GDP數據。從經濟總量看,排名前三的仍然是廣東、江蘇和山東,分別為6.78萬億元、6.51萬億元和5.94萬億元。
從經濟增速看,增速最快的前三位是西藏、重慶和貴州,分別同比增長12%、10.9%、10.8%,天津和新疆的增速也達到了10%,這些省份也是30個省份中GDP增速為數不多達到了“雙位數”的省份。
其他的省份GDP增速都在10%以下,但多數要高于2014年全國7.4%的GDP增速。如廣東增長7.8%,江蘇、山東均增長8.7%。增速最低的是山西,同比增長4.9%。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廣東和福建的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至此,加上原來的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全國已有8個省份邁入了“人均GDP破萬美元俱樂部”。廣東省統計局就此分析認為,這意味廣東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臺階。
多數省份下調預期增速
雖然多數省份GDP增速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數據對比顯示,絕大多數省份2014年GDP的實際增速要低于年初的預期目標。比如,北京和上海去年年初的預期增長均為7.5%,實際分別增長了7.3%和7%。增速較快的貴州去年預期增長12.5%,實際增速為10.8%。經濟總量最大的三個省份廣東、江蘇和山東,實際增速也較年初的預期增速略低。只有增速最快的西藏,以12%的增幅與年初的預期目標持平。
在眾省份披露的數據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不約而同將2015年的GDP增速預期目標下調。其中,預期目標增速超過10%的省份有福建、陜西、重慶、貴州、西藏,只有西藏以12%的目標與上年的目標持平,另四個省份將增速下調了0.5至2.5個百分點。其他各省多數將預期目標設定在7.5%至9%之間,均較上年初設定的預期目標低。山西、遼寧等將預期目標增速設為6%左右。
今年,上海還首次不設GDP增長的具體目標,而在科技創新投入、城鎮登記失業率、環保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