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連串大幅度跨界轉型之后,起家于塑料管材的湖北上市公司凱樂科技,又將目光瞄向了新領域。這一次,信息產業成為凱樂科技的新目標。
在此之前的兩三年間,凱樂科技的主營業務發生過多次游移,涉及領域包括光纜、房地產、白酒、教育、銀行及傳媒。“凱樂科技這些年頻繁跨界,但是成績并不突出”。湖北本地一位市場人士認為,凱樂科技準備涉足的智能手機領域,目前市場競爭已經非常充分,公司過去并沒有這方面的技術積累,如果不是為概念炒作,想打開局面并非易事。
再轉型信息產業
就在一年多前,白酒業務還被凱樂科技當做“重頭戲”。如今,這一重點業務正式遭到剝離。
2月1日,凱樂科技公告稱,凱樂科技攜手大股東荊州科達商貿投資有限公司,引進硅谷天堂和中融信托成立兩只5億級產業并購基金——晨光基金和元樽基金。
據了解,引入這兩家基金的目的,旨在幫助公司剝離原有白酒業務,向信息產業發力。從凱樂科技關于成立這兩只基金的公告內容來看,晨光基金成立的目的,是為凱樂科技在通信產業上下游并購,包括尋找標的、管理基金和合理退出;而成立元樽基金的首要目標,則在于剝離上市公司內與信息產業無關的白酒等業務。
去年12月底,公司首次公告明確將“戒酒”。公告宣布,將逐步剝離白酒業務。在進一步的公告中,凱樂科技稱,擬以自有資金分別以每股3元和4.8元的價格出資1800萬元和1056萬元,分別參股湖南長信暢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信暢中”)600萬股,參股湖南斯耐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耐浦”)220萬股,參股后分別占兩家公司股份比例為19.16%和18.03%。
長信暢中主營業務為勞動與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智能交通領域的信息系統軟件開發、銷售及相關系統集成以及安防視頻系統集成。凱樂科技表示,該次對外投資促進了公司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公司運用資本市場并購工具,通過參股、收購兼并等方式,并逐步從上市公司中剝離出與光電纜通信產業不相關的白酒等相關業務,實現從現有基礎骨干網絡產品供應商,轉型升級為移動智能終端的軟硬結合的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
斯耐浦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集研發、系統集成以及安防施工等業務于一體的高科技公司,具備軍工涉密業務咨詢備案證及安防一級資格證,目前主要業務為公安行業管理平臺的研發及銷售,如網吧綜合管理平臺、寄遞業信息管理平臺,以及酒店、教育、企業的審計系統等。
在凱樂科技一攬子“信息化”的新方向中,“全息手機”被資本市場認為是最具誘惑力的炒作概念。
“全息手機”實為炒作
在此之前的2014年9月,凱樂科技已經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智能手機廠商上海凡卓通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凡卓”)100%股權。受此消息影響,當時公司股價在去年9月15日至19日連拉五個漲停板。
自從去年7月億思達集團宣布推出的“全球首款全息手機”Takee引發輿論熱潮以來,“全息手機”概念已經成為資金炒作的新熱點。據了解,全息手機“是采用計算全息顯示技術的一種創新型手持終端。全息手機可以從各個角度感受到浮在屏幕上的全息效果。”
現在,凱樂科技正高調進入這一堪稱“酷炫”的領域。
據來自凱樂科技方面的公開信息顯示,上海凡卓是Takee全息手機的重要合作伙伴,其與深圳市鈦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全息3D手機主板已定制研發并量產。通過收購上海凡卓,凱樂科技將有望成為“全息概念”第一受益股。
受收購上海凡卓這一消息影響,凱樂科技復牌后連續拉出三個漲停。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涉足“全息手機”概念,為凱樂科技提供了新的炒作題材。
有通信業內人士質疑,以全息手機目前的技術條件,其概念意義或許遠大于其實用意義。推出了“全球首款全息手機”的億思達集團董事長劉美鴻也曾表示,全息手機的宣傳片為概念片,“僅是一種理想結果,現在還做不到。”
中國三星通信研究院運營商技術部總經理許元默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真正的全息智能概念尚未成熟,“如果僅僅作為一個概念來炒作,那么談量產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真正要實現民用,被普通用戶作為手機來使用,我認為這個技術還遠遠達不到。”
為一個“現在還做不到”的“理想結果”排兵布陣,是高瞻遠矚還是趁熱炒作?凱樂科技關于全息手機的這次高調動作,引發了市場各種猜測。
但與此同時,其股價已經從2014年6月的6.5元左右升至目前的10元左右。
跨界屢遭挫折
過去幾年間,凱樂科技業務已經涉及光纜、房地產、白酒、教育、傳媒等多個行業。更從2013年開始傳出籌備民營銀行的動作。
2012年,主業彼時為房產開發的凱樂科技“半路出家”涉足白酒行業,一度引發爭議,2013年上半年,凱樂科技財報顯示黃山頭酒營收達4個億。不過,在此期間,凱樂科技黃山頭酒的業績屢次遭遇媒體質疑。2013年12月,記者走訪湖北當地白酒市場發現,黃山頭酒的市場份額與其此前在年報中顯示的業績有較大差距。
湖北當地一位白酒經銷商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凱樂科技黃山頭酒的市場遭受打擊。2013年,凱樂科技白酒的營收為4.3億元,同比上年增加2.64%,占凱樂科技總營收的22.4%,但是白酒板塊的營業利潤2.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7.91%。去年上半年,情況在進一步惡化。其白酒營收同比下滑59.1%至1.66億元,營業利潤下滑48.82%至1.25億元。
凱樂科技2014年半年報顯示,旗下傳媒公司全資子公司湖北凱樂藍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僅為1.64萬元;教育業務方面,控股子公司武漢華大博雅教育發展有限公司虧損16萬元。
在凱樂科技目前主業涉及的領域中,白酒市場正遭遇寒冬,光纜制造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房地產受制于政策調控,形勢嚴峻。“對于凱樂科技來說,幾項主業現在都處在行業低谷期,尤其是白酒,黃山頭酒在本地的市場本來就沒有打開,現在遭遇政策影響,可以說再無出頭之日了。”馮駿告訴記者。
■ 小貼士
凱樂科技的幾次跨界
●2002年,由原來主業塑料管轉型到光通信行業;
●2004年,進入房地產行業;
●2006年,涉足教育產業;
●2008年,進軍白酒行業;
●2013年,宣布籌備民營銀行;
●2014年,剝離原有白酒主業,轉型通信行業。
□新京報記者 張泉薇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