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熊海鷗)“中國制造2025”發展脈絡逐漸清晰。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十大領域。
會議指出,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十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行業對比,這次劃定的十大領域進一步拓寬了發展的思路。”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表示,這十大領域基本屬于高新科技產業與現代制造業的融合(記者 熊海鷗)“中國制造2025”發展脈絡逐漸清晰。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十大領域。
會議指出,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十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行業對比,這次劃定的十大領域進一步拓寬了發展的思路。”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表示,這十大領域基本屬于高新科技產業與現代制造業的融合,通過對十大領域的界定,為我國現代工業的現代化、科技化指明了道路,也為優化產業結構升級指明了方向,意味著我國將告別重化工工業為特征的國民經濟結構,向高端、節能、環保、高科技方向邁進。
據了解,“中國制造2025”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產業發展的一個新概念。實施“中國制造2025”,就是要利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正如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近日所描述的,“中國制造2025”實質上是中國版的“工業4.0”,而“工業4.0”的制高點在于工業互聯網。
,通過對十大領域的界定,為我國現代工業的現代化、科技化指明了道路,也為優化產業結構升級指明了方向,意味著我國將告別重化工工業為特征的國民經濟結構,向高端、節能、環保、高(記者 熊海鷗)“中國制造2025”發展脈絡逐漸清晰。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十大領域。
會議指出,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十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行業對比,這次劃定的十大領域進一步拓寬了發展的思路。”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表示,這十大領域基本屬于高新科技產業與現代制造業的融合,通過對十大領域的界定,為我國現代工業的現代化、科技化指明了道路,也為優化產業結構升級指明了方向,意味著我國將告別重化工工業為特征的國民經濟結構,向高端、節能、環保、高科技方向邁進。
據了解,“中國制造2025”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產業發展的一個新概念。實施“中國制造2025”,就是要利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正如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近日所描述的,“中國制造2025”實質上是中國版的“工業4.0”,而“工業4.0”的制高點在于工業互聯網。
科技方向邁進。
據了解,“中國制造2025”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產業發展的一個新概念。實施“中國制造2025”,就是要利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正如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近日所描述的,“中國制造2025”實質上是中國版的“工業4.0”,而“工業4.0”的制高點在于工業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