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酒會觀察
在食品行業新常態考驗下,幾乎每一個參加糖酒會的企業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重圍。糖酒會上的業績表現,將勾勒出2015年整個食品行業的走勢。
糖酒會期間,成都會展中心為3000余家食品企業提供了10個室內展廳外加1個碩大的室外展區。而作為最大的參展品類,白酒企業因近兩年的行業下行及深度調整備受外界關注,在糖酒會上的表現也最為搶眼。所到之處見得最多的、展位布置得最豪華的、宣傳搞得最熱鬧的,非白酒企業莫屬。
而與白酒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部分食品企業選擇低調參展,或許是出于自身品牌小、非“系出名門”的考慮,或許是更希望用產品特色來吸引經銷商、代理商的駐足。
幾乎所有受訪企業都認為,新常態帶給食品企業的既有挑戰也有機遇,如何化危機為動力,關鍵還是要提升產品品質,圍繞消費者需求做文章。
福建某烘焙食品負責人就表示,依賴整個宏觀經濟上升帶動行業發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這迫使食品企業逐漸回歸冷靜。“這個行業由于門檻低,過去許多人都想進來混一把,短期炒作行為如今已經靠不住了,食品企業必須回歸到消費者?!?/p>
與以往靠價格戰占領市場的情況不同,如今隨著消費心理及消費能力的升級,許多食品品類開始出現高質高價、低質低價的兩極分化,價格不再是左右市場的最主要因素。在食品行業產能過剩的當下,消費者的接受度開始決定市場走向,決定食品企業的成敗。
在山東阜豐集團玉米油事業部總經理劉平看來,消費者要素開始被中國食品企業重視大致始于5年前。而在此之前,食品企業還處在追求制造效率和控制成本的階段,對于消費者感受考慮得較少?!?年后的今天,如果競爭對手比你更注重用戶的使用體驗,你在消費者的爭奪上就會處于劣勢。”
看清這一態勢的中國食品企業究竟會如何突圍?看看他們在今年糖酒會的表現就可略知一二。
受八項規定等政策影響,2014年許多茶企因政府采購、團購銳減而銷售下滑,市場低迷。而四川竹葉青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劉志林卻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的市場銷量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談及原因,劉志林認為,許多茶企是先做禮品后做產品,竹葉青恰恰相反。即使政府采購銳減,但消費者對竹葉青的消費習慣已經培養起來,“寧愿自己掏錢買?!?015年,竹葉青茶的企業標準已提升,但產品包裝卻從100多個縮減到十幾個。劉志林說,竹葉青現在要做的是“減法”,以綠茶產品為核心,進行專業化分工。
隨著市場日趨理性及行業洗牌加快,食品行業也將朝著更加集中、規范的方向發展,企業需要思考何為安身立命的根本。用劉平的話來說:“歸根到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不是一個設備的事,不是一個產能的轉變,更多的是思維和技術的轉變。”
新京報記者 崔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