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心建設意見有望近期出臺
上海市“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有望于近期出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今年上海市的一號課題。業內人士認為,近期上海市的多項調研活動顯示,推進科創中心建設將是從體制機制到人才培養的全面創新,在科創中心建設的相關方案出臺后,上海有望迎來科技與資本的共舞,逐步建成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之外的“第五個中心”。此外,國務院日前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在此背景下,科創中心的建設有望使上海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創新明珠”。
突破發展瓶頸重構發展動力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概念最早由《連線》雜志提出。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報告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全球創新資源的集聚地,是創新思想、創新技術等創新成果的原創地并能在本地實現高效的成果運用于轉化。其孕育的創新產品、創新產業對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驅動效果,能代表國家或者某個地區參與全球競爭。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形成硅谷、慕尼黑、東京等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創新之城。其中,硅谷模式等已經成為國內競相模仿的對象。資料顯示,硅谷模式主要是以企業引導全社會自主創新,并結合高效的產學結合、完善的風險投資體系以及良好的社會分工。據悉,2014年一季度,美國風險投資資金的50%都投向了硅谷。慕尼黑、東京等地在具體的創新模式上各有不同,或倚靠當地的大學資源或由政府與企業共同推進科技創新,但全社會創新的局面已經形成。
在國內則有北京、深圳等地爭先恐后推進科技創新。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286.6億元,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6.03%,位列全國第一。在2008年至2014年間,北京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5%,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9%。去年深圳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達643.3億元,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4.02%。
上海在科技創新方面面臨國際國內的雙重壓力。澳洲智庫發布的《2014全球創新城市指數》顯示,上海在全球445個被評價城市中的排名由上一期(2012-2013)的第29名退至35名,趨勢不甚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831億元,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3.6%。雖然近年來上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大幅增加,但在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上海追求的目標應該更高。
去年,高層提出上海要提高核心競爭力、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實到產業發展上。隨后,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經歷了半年多的調研和內部研究,并作為2015年上海市委一號的重大課題。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將科創中心建設定義為“突破發展瓶頸、重構發展動力根本舉措”。上海迎來“第五個中心”的新定位。
科技創新與自貿區建設聯動
推進科技創新一直是上海的一大重點工作,上海市推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四新經濟”等都是在求索科技創新。上海市已經在網絡視聽、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金融、機器人、3D打印、智慧照明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創新優勢,其中網絡視聽已經占據全國約1/4市場份額,2014年產業規模超過130億元。但為什么出不了像阿里巴巴等這樣的代表性企業一直困擾著上海,這背后是對上海這一經濟、金融等中心的更高期望。
現在上海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版”的科創中心需要體現自己的亮點。目前,上海科創中心方案并未公布,但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上海科創中心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國際經濟競爭更加突出地體現為科技創新的競爭;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依靠要素驅動和資源消耗支撐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只有科技創新,依靠創新驅動,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建設中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必須服從國家發展戰略,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科技經濟合作與競爭。
韓正認為,上海科創中心是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的,是具有全球影響力、聚焦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體現出中心城市的優勢和功能的。據悉,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實施方案,將始終秉承開放的理念,以推動技術應用為路徑,以市場化、國際化為動力機制,把握綠色、智能、智慧、互聯網+、物聯網等發展趨勢;重點聚焦體制機制和軟環境建設、科研成果產業化、創新人才集聚、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創新工程和項目四個方面,著力破解制約發展動力轉換的瓶頸、難點和關鍵問題。
上海市副市長周波此前透露,上海科創中心方案將圍繞5個專題22個方面,共有54項任務。其中,初步考慮試點實施海外技術移民制度、實施天使投資特殊稅制的安排、探索開展投貸聯動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戰略新興產業板、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市場制度改革、完善重點行業的稅收政策、允許世界創新平臺享受進口稅收優惠、擴大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范圍、實行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的稅收政策、建立知識產權資本化交易配套制度、完善股權激勵機制、探索發展新興產業研發組織、改革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機構境外投資的管理制度、改革藥品注冊生產和流通管理制度、降低公用型保稅倉庫的建設標準等。
上海推進科創中心建設更要利用自身已有的優勢。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戰認為,要研究上海“四個中心”建設與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關系,讓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取得協同效果。一方面是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功能反哺科技創新中心塑造,另一方面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目標,可以作為“建設國際經濟中心”的前提,使“國際經濟中心”的內涵更為充實。另外,科技創新與自貿區建設的聯動也將是“上海版”科創中心的重要看點。
國資國企積極參與科技創新
上海推進科創中心建設將迎來科技與資本的共舞,這是專家學者、企業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共同表達的觀點。
5月12日、13日,韓正先后前往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聽取對于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建議。上海科創中心的建設離不開科研院校這一創新的重要源頭,未來“環復旦、環同濟、環交大、環東華”等大學創新圈有望形成。這些上海的著名高校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也將成為科技與資本碰撞的平臺。上海高校的上市平臺復旦復華、同濟科技、新南洋、交大昂立等將是科技創新走向產業、擁抱資本的平臺。
目前,上海市已明確重點科技園區將是上海科創中心的重要支撐。據悉,張江高科技園區已經推出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行動方案,對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文化創意產業等重點產業推出了系列扶持政策。市北高新園區、漕河涇園區等將成為創新企業孵化的基地。5月18日,浦東軟件園發布“浦軟創業+”5年行動計劃。據悉,園區將在5年內提供不少于3億元的專項扶持基金,其中創業企業融資支持不少于2億元,浦軟O2O創業基地建設資金投入不少于5000萬元,針對優秀創業者的政策補貼不少于3000萬元。
另外,上海重點企業和重點產業將成為科創中心的重點發力方向。天強顧問創始人、總經理祝波善認為,上海的優質國企資源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目前,上汽集團、華誼集團、上海電氣等都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參與者。據上海商投集團副總經理馬至誠介紹,未來國資國企的投資將繼續向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等領域傾斜。上海目前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機器人、車聯網、3D打印等產業的趨勢明顯。此前上海市國資委主任徐逸波調研華虹集團時稱,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就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和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推進科創中心建設,上海還將重點推進人才培養與激勵機制等的革新,讓科研創新人才真正“名利雙收”。上海華嶺集成電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勇認為,科創中心建設是推動員工持股等激勵機制的有利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