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激活欠發達地區后發優勢(干部論干事)——從《擺脫貧困》中汲取干事創業的智慧和力量
《擺脫貧困》是習近平同志1992年出版的著作。在書中,他總結了在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時創造的“擺脫貧困”經驗,針對性、指導性、前瞻性、預見性都很強。近來再次系統學習這部著作,深深感到其中飽含激活欠發達地區后發優勢的智慧和力量。
激活后發優勢必須找準路子。習近平同志在《弱鳥先飛》一文中指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對于如何確定發展路子的問題,他在《為官一場 造福一方》一文中明確指出,“要從中央和省里的總體部署,從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這指明了欠發達地區確定發展路子的必要性和方法。我們常說,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問題至關重要,發展道路事關工作全局。對于欠發達地區這樣的“弱鳥”來說,首先應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確定發展方向,才能謀劃下一步發展。陜西省安康市與寧德有頗多相似之處。近年來,我們把握安康屬于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這三大國家層面戰略定位,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提出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努力實現生態美、城鄉美、和諧美和產業強、百姓富、保障好的目標。由于思路明確、目標清晰,近幾年安康經濟社會呈現全面發展的好勢頭。
激活后發優勢必須彰顯特色。習近平同志在寧德上任伊始,即對閩東九縣和毗鄰地區進行了深入調研,指出“我們完全有能力在一些未受制約的領域,在貧困地區中具備獨特優勢的地方搞超常發展。也就是說,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他對閩東擺脫貧困、走向繁榮的信心建立在特色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強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沉睡的山海資源、空白的產品有待開發”。以此來看,安康有我國最大的富硒帶,漢江安康段是我國最潔凈的水源富集區之一,安康森林覆蓋率全省最高。生態優勢是我們實現后發趕超的戰略性資源,是聚集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是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把構建循環產業體系作為安康發展的命脈,優先發展山林經濟、涉水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等具有資源優勢的生態友好型產業。可以說,閩東念好“山海經”啟發了安康綜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進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同步發展。
激活后發優勢必須以民生為本。習近平同志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一文中指出,“要抓住群眾生產、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越是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越要力爭辦好。不能避重就輕,扔了‘西瓜’去揀‘芝麻’,或者見了難點就繞道走。”這指出了民生的重要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堅持黨的性質、宗旨的必然要求。通過認真調研,安康市把陜南避災移民搬遷工程作為現階段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積極推進就地城鎮化,讓更多的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4年來,累計搬遷安置9.7萬戶37萬人,集中安置率達86%以上。為了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推行“園區景區帶動群眾興業、資金互助鼓勵家庭創業、以資代勞促進就近就業”的模式,大力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12萬轉移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作者為中共陜西省安康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