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0.55元買了這只分級B,今天停牌了才知道基金已進入下折流程,本金要虧掉近半!”近日,在一些基金吧,類似的帖子處處可見。盡管上證指數從上周四開始走出一輪反彈行情,但當天追漲已觸發下折的分級基金B類份額的投資者卻無緣分享這一喜悅。
據本報記者統計,截至7月16日仍有一批分級B面臨下折風險。有基金公司建議對確定下折的分級B的交易進行限制。業內人士則認為,投資者買入分級B之前要做足功課,了解清楚基金特點,否則盲目介入將導致巨虧。
隨著A股市場持續調整,分級B也處于不斷下跌中。據不完全統計,自6月26日以來已有25只分級基金觸發下折。7月8日,有12只分級B于同一天集體下折,可謂史無前例。不過更加慘痛的是,7月9日,A股指數報復性反彈逆轉,不少投資者竟瘋狂搶籌確定下折的分級B,以為可以抄個地板價,誰知道隨后而來的竟是巨虧。
據悉,上周四有高達13只分級B集體確定下折,場面蔚為壯觀,包括可轉債B、軍工B級、傳媒業B、有色800B、生物藥B、地產B、生物B、帶路B、一帶一B、環保B、煤炭B、有色B和改革B。
7月9日當天,不少基金公司通過微信、公告等多種方式反復推送觸發下折分級B的逃跑教程和不要搶已觸發折算分級B的提示。然而,讓市場驚奇的是,在一片漲停潮下,這些原本應該一字跌停,無買盤的已觸發下折的分級B竟被投資人大量買入,有的甚至被打到漲停。
從成交額來看,這些分級B的日成交額動輒幾億元,其中,成交額最高的有色B高達10.2億元。僅7月9日當天,在確定下折的12只分級基金中,全天累計成交額超過40億元之巨,達44.47億元。
“因為他們不懂或者不知道要下折,估計是看到反彈了,單純地想搶個分級”,一位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指出。
基金公司呼吁限制交易
一位券商人士則指出,由于已確定觸發下折的分級B級份額在下折期間會出現大比例縮減,若在下折基準日買入且當日B份額有高溢價,會有確定性的極大比例虧損,確定性虧損高達40%左右。
以有色B為例,折算基準日有色B的凈值為0.3048元,有色B收盤價0.502元,溢價率近65%。然而,在執行下折時,是以凈值來折算,分級B的溢價率會變得很小,投資者相當于0.502元的市場價格買了基金,要變回0.3048元,瞬間虧損近40%。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股票軟件沒有提示下折風險,普通投資者又不看公告。”有投資者表示。
對此,不少基金公司人士呼吁,交易所應修改T+1日只停牌一小時的規則,對確定下折的分級B的交易進行限制(凈值觸發折算為T日)。
“強烈建議交易所對下折的基金用‘XZ’+某基金來提示投資者。”上海一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已經持有下折基金 可用分級A自救
以重組B為例,該基金是7月6日觸發下折的, 7月7日為折算基準日,仍然交易1天,但不能合并申贖,當天重組B的折算凈值為0.16278。7月8日停牌按昨天0.16278的凈值折算,7月9日復牌。按7月6日跌停板價0.527元,投資者應無法賣出,直接被送去折算,損失則為75.00%,如果算上重組B補溢價的兩個漲停板,直接損失可略微收窄至69.74%。如按7月7日0.474的收盤價參加折算,直接損失69.09%,如果算上重組B補溢價的兩個漲停板,直接損失則可略微收窄至62.59%。
而投資者如果能夠提前采取自救的辦法,則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損失。例如,有投資者在7月3日就想賣出重組B,但那天如果跌停了賣不出去,可買入重組A,當天合并為重組分級母基金,于7月6日觸發折算日贖回,凈值為0.6173,當日凈值跌幅3.77%,低于重組指數跌幅,也低于B的跌停板。即,自7月3日0.586的收盤價起,用重組A救駕重組B的話,雖然會損失A+B價格對母基金的溢價,但能把額外虧損額控制在36.23%。
什么是
分級基金的下折
分級基金設置下折條款,即當分級B下跌至某一個水平時,分級基金整體會觸發下折,大部分股票分級的B份額凈值小于0.25元時進行下折,下折之后由于資產凈值保持恒定,投資者賬戶份額會相應縮減。
鏈接
投資分級A要看清隱含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盤反彈步入盤整階段,多家券商固收部門也開始推薦分級A類基金產品。他們認為,在強力反彈后,市場有可能進入震蕩期,而此時分級A的避險價值會再度凸顯。
7月14日的收盤數據也印證了這一判斷,分級A經歷了多日盤整后再度走強。其中新能源A大漲5.75%,HS300A漲5.29%,從板塊看,漲幅超過3%的分級A超過20家。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分級A端,就配置價值而言,目前的隱含收益率相對別的類固定收益類產品而言吸引力并不明顯,而且打新下半年很可能回歸,分級A預期的相對配置價值如果不考慮下折顯得吸引力不足。
滬上某資深分級基金分析人士稱,分級A端的投資策略應該盡可能尋找低估且整體折價的,即尋找整體折價率高和隱含收益率高的分級A。
與此同時,投資者也要注意倉位陷阱,一旦倉位過高,為應對流動性問題,基金經理會賣出股票,該基金就存在投資陷阱。 文/表 記者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