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金融機構“陳疾纏身” 亞投行貸款條件挑戰世行?
姚瑤
導讀
亞投行的目標是讓項目的內部審查和風險評估系統較其它機構更為簡化,以壓低成本和減少繁瑣的程序。亞投行將要求項目合法透明,保護社會和環境利益,但不會要求借款方通過私有化或放松管制來換取貸款。這些舉措,正是針對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近年來備受詬病之處所做的改進。
見習記者 姚瑤 上海報道
據路透社9月2日援引不具名消息稱,中國主導成立的全球性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貸款條件將少于世界銀行。中國尋求改變全球發展金融那些不成文的規定。
該報道稱,亞投行的目標是讓項目的內部審查和風險評估系統較其它機構更為簡化,以壓低成本和減少繁瑣的程序。亞投行將要求項目合法透明,保護社會和環境利益,但不會要求借款方通過私有化或放松管制來換取貸款。
這些舉措,正是針對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近年來備受詬病之處所做的改進。
程序繁瑣:前期準備一般要2年
世界銀行網站顯示,世行的貸款項目的項目周期一般分為八步,前期工作包括《國別援助戰略》編制、項目識別、項目準備、項目評估、項目談判和執董會審批。本報記者梳理世界銀行的相關項目發現,一般項目的前期工作耗時2-3年左右。
甘肅科地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世行項目經理海玉琴此前也曾撰文指出,世行項目前期工作周期較長,“一般需2年以上”。她建議項目遴選時要準確把握世行貸款特點,急于開工建設的項目不要納入。
江蘇省華東宜興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的員工最近撰文表示,該公司的一蓄電站項目從項目鑒定到最終生效,前后經歷3年多時間。世行貸款手續繁雜,貸款從立項認證開始、經過項目預評估、正式評估到最終簽署貸款合同“常常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設備采購的審批等手續需要通過國內程序和世行程序兩套手續,審批過程繁瑣,加上“世行辦事效率不高”,往往影響項目進展。
不只是貸款申請者有這樣的評價,業內也有人士指出世行手續“太過繁瑣”。據新華社報道,曾擔任世行業務代表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認為,世行等多邊開發機構的許多運營流程“比較繁瑣和拖沓”,一些標準“過于苛刻”,不能及時滿足客戶的融資需求。
私有化主張屢屢帶來負面效應
除飽受詬病的繁文縟節外,世界銀行提倡的私有化、放松管制更是長期招致很多批評聲音。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兩位人權專家德舒特和盧米納曾在2013年指出,世界銀行所主張的咖啡產業私有化革命損害了布隆迪當地農民的利益。
據悉,該國55%的人口以咖啡產業為生計。2007年,布隆迪政府宣布,咖啡在出口之前的所有權屬于種植者,這意味著農戶可以管理供應鏈,有權獲得咖啡在國際市場出售所得的七成收入。
而之后,世界銀行將咖啡產業改革作為對該國公共衛生計劃提供支持的先決條件。布隆迪政府在世界銀行的壓力下,在2008年至2009年間對咖啡產業實施全面私有化。從那以來,布隆迪的咖啡只剩5%在自己境內進行加工,導致具有高附加值的加工產業絕大部分被轉移到國外。
曾有美國學者Nuria Homedes和Antonio Ugalde撰文指出,20世紀90年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在拉丁美洲推行以私有化、自由化為特征的新自由主義醫療改革,給拉美帶來災難性后果。
在當地,醫療體系私有化、放松管制、引入私營資本后,醫療體系的公平性和質量下降,保健和防疫等公共衛生體系瓦解,傳染病重新惡化。
不過,世行稱該組織并不堅持把私有化作為一個貸款條件。世行表示,私營部門參與供水和衛生領域可以帶來專門技術并提高效率。而據BBC報道,早在2003年,就有國際慈善組織指責世界銀行這樣的主要機構強迫貧窮國家對供水服務實施私有化,把它作為獲得發展援助的條件。
曾擔任世行公共部門管理和私營部門發展處的公共企業顧問Mary M. Shirley長期撰文表達她對于私有化的推崇。她稱,“一個管理良好的私有化計劃有助于提高公營部門和私營部門的效率”。“應該把私有化看作增強市場力量、下放決策權、加強管理能力、增強刺激和改善資源配置所作的一系列努力的一部分。”
總部位于華盛頓的非政府組織銀行信息中心(Bank Information Center)的報告也指出,世行的項目投資可以附帶一系列條件,要求借款國家實施一些具體的活動和政策改革。比如要求當地推進自由化。該組織指出,現在世界銀行的政策貸款和贈款,仍然有相似的附加條件,國家政府或者選擇拒絕損害國民利益的世行政策要求,因此失去急需的資金;或者選擇接受世行資金以及一系列附加條件,雖然這會將政策改革的風險強加于國民和環境。(編輯 李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