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齊慧報道:中核集團23日首次在國內組織召開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推介會。該核循環項目計劃2020年開工,2030年左右建成,建成后我國將形成商用大規模核循環能力。
中法合作建設的中國核循環項目是參照法國阿格核循環廠,由中核集團負責建設,法國阿?,m集團承擔總體技術責任。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介紹,核循環產業可以將從乏燃料中提取的核材料重新制成核燃料返回到壓水堆、快堆或重水堆中使用發電,從而節約鈾資源。
此次中國核循環項目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每年處理國內核電站卸出燃料800噸,通過核循環提高鈾資源利用率,為核電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二是建設乏燃料離堆貯存中心,一期貯存能力為3000噸,對核電站卸出的燃料進行后期管理,讓核電更安全;三是將高放廢液玻璃固化,實現高放廢物長期管理的固有安全,讓核電更清潔。
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壓水堆核電站乏燃料累計約產生量為23500噸,而離堆貯存的需求將達到15000噸,核電的大規模發展在政策和客觀需求方面必然會要求加快核燃料循環后段的發展。該項目建成后,后處理800噸的產能一年能解決相當于在運行的40臺核電機組所產生的乏燃料。
據介紹,目前我國發展核循環產業及建設大型商用核循環廠的條件已經成熟。政策方面,我國早已確定了核燃料閉式循環路線,安全發展核電的目標得到了不斷的明確和強化;產業方面,我國將有巨大的乏燃料安全管理以及發展快堆的需求;資金方面,我國設立了乏燃料處理處置基金,核循環項目發展有了資金保障;技術方面,自行建造的動力堆乏燃料后處理中間試驗工廠建成,為中國核循環產業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