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周銳)在國務院“開閘”之后,中國消費金融領域的競爭持續升溫。閃銀近日宣布斥資千萬在北京地鐵投放廣告推廣產品。該公司首席信息官李昊表示,閃銀希望通過獨特的“大數據”風控,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更深層次的介入各種消費場景。
從租房裝修到旅游購物,伴隨著行業的擴張,消費金融所包含的消費場景日趨多樣化。不過眼花繚亂的模式背后,所有的消費金融企業都面臨著同樣的基礎性挑戰,那就是能否準確的評估測算用戶的信用額度,從而有效的規避風險。
對于京東、蘇寧等企業來說,其海量的平臺交易數據完全足以支撐發展消費金融所需的征信系統。而對于另一些小企業來說,他們也通過和銀行、信用卡公司的綁定,利用金融機構的征信體系來規避風險。
在缺乏既有平臺數據的情況下,成立于2014年4月的閃銀則力圖通過大數據信用評估,在消費金融業內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我們征信的核心就是立足于消費端”,李昊告訴記者,運用大數據自動化審核系統,依托數據挖掘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閃銀可以對申請者提交的信息進行識別,并結合個人社交行為及海量互聯網信息,對個人信用進行在線評分。
李昊指出,用手機號注冊閃銀APP,任意授權一項個人社交賬號,只需3分鐘的等待即可獲得一個信用額度,當天即可提現到賬。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信用評估者,閃銀并不扮演資金提供方的角色,而更像是一個基于信用評估,將消費需求和資金在具體場景聯系在一起的撮合方。這樣的模式也較好的實現了自身風險的管控。
據介紹,截至目前,閃銀已經獲得了66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的兩輪融資。李昊介紹說,閃銀在移動端已經擁有2500萬注冊用戶,累計完成500萬份信用評估報告,累計撮合交易金額85億元。
李昊表示,未來,閃銀的征信將繼續牢牢和消費者綁定在一起,而不會向征信數據庫的方向轉型。他表示,閃銀的目標就是在具體場景中走得更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