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稱,再過不到兩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將齊聚一堂,舉行為期四天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十三五規劃,中國內地的這個戰略路線圖將規劃從2016年到2020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方針將在全會上宣布。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3日報道稱,專家認為,人們需要關注一些關鍵行業,因為它們有可能因該規劃而獲益。
報道稱,美國銀行美林金融管理部預計,中國中央政府在2016年至2020年間將更關注三個領域的發展:“互聯網+”、戰略性工業和服務業。
“互聯網+”是今年年初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的戰略,旨在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傳統行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該機構預測,新的戰略性行業將演化自十二五規劃中強調的七種戰略行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
報道稱,專家還估計,包括商業相關領域和消費相關領域在內的服務業會受到青睞,政府在十三五規劃中可能將進一步努力提高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
中國頂尖投行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強調了四個可能在未來五年獲得“強有力國家支持”的行業:媒體和互聯網、制藥、國防以及環境保護和新能源。
CICC的分析師說:“整體而言,這些領域反映了中國的經濟轉型、深化改革以及向新的增長模式轉變。”
報道稱,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也將互聯網列為新規劃中的關鍵行業。它還認為,隨著中國著手解決不斷加重的空氣污染問題,清潔能源已成為“必然”的選項,并預測未來五年中國對清潔能源行業的投資將會增加。
國泰君安的分析師還表示,中央政府于今年年初公布了“中國制造2025”總體規劃之后,智能制造成為提升制造業能力的關鍵,將從中受益的包括生產高端機械設備、新能源汽車和海洋工程設備的公司。
另據俄羅斯《獨立報》10月14日報道稱,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在10月底舉行中央全會,審議對制定2016年-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建議。與會者預計將把焦點集中在國企改革和確保經濟可持續增長上。
這個規劃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中國政府曾不止一次地表示將致力于放棄把投資和出口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而使內需成為主發動機。年增長7%左右成為政府文件中的新標準。
報道稱,路透社援引一位中國經濟學家的話說,五年規劃將以這個數字為目標。為了在前不久股市下跌和人民幣貶值引起的恐慌后確保完成這項任務,國家將不得不采取刺激措施。這意味著五年規劃中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將急劇增加。這指的是實施途經中亞和印度洋的“一帶一路”計劃。
以經濟增長而非金融自由化為優先任務的原因在于,如果經濟增速達不到7%左右,那么此前宣布的到2020年實現GDP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計劃就無法實現。
報道稱,外國觀察家一致認為,中國經濟已不可能維持過去30年的高增速。這種增長給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同時,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擴大。不過,香港《南華早報》稱,中國應保持足以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增速。

2014年5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上,某參展商為參觀者介紹一款新型紙尿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