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農民種五彩稻不施肥不打藥 30元/斤供不應求
長沙晚報10月20日訊(記者 顏開云 通訊員 梁露 實習生 林智文)瀏陽市蕉溪鄉一名80后農民種了30多畝水稻,畝產量不到300斤,卻有人以每年6000元/畝的價格下“訂單”。這不是普通水稻,而是采取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自然農作法,可以打出紅、黃、紫、黑、綠五種顏色大米的彩色稻。“今年打了七八千斤彩米,都賣得差不多了,明年準備擴大一倍種植面積;小水庫養魚、黑山羊養殖來勢都不錯……”昨天,剛剛搞完秋收的曾凡興向記者描繪著自己的“現代農莊夢”。
最原始方式種田,農家肥都不用
29歲的曾凡興是蕉溪鄉高升村人,2009年從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專業自考畢業后,他回到老家種起了花木,如今260多畝基地里種滿了紅豆杉、桂花樹。前年年初,在云南旅游時,曾凡興吃過一次用幾種彩色大米混在一起做的煲仔飯,覺得非常不錯,于是心中一動:何不回去種點彩稻?
說干就干!回來后他就托云南朋友從當地寄來了彩稻種子。“一共是七種顏色,紅、黃、紫、黑、綠、赫、白。”曾凡興說,第一年是分開種的,一畝地一種顏色,共種了7畝地。不過,也許是氣候原因,赫、白兩種顏色的彩稻種植并不成功。但有五種顏色已經讓曾凡興感到滿意了。于是第二年,他將彩稻種植面積擴大到15畝,今年又增加到了35畝。這些彩稻種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山沖里,曾凡興采取了最原始也是最生態的自然農作法,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曾凡興說,地里唯一的肥料就是秸稈還田后漚的肥,最大的勞作量就是人工拔草。
曾凡興說,彩稻生長周期比普通水稻長20來天,目前只種一季。因為沒打藥、沒施肥,產量偏低,剛開始試種時畝產180斤,去年達到240斤,今年則接近300斤。
玩轉“定制”農業,打造現代農業莊園
“我的彩米營養豐富,口感好,糯而不膩。”曾凡興說,因為人力成本投入較大、產量低,因此他將彩米售價定在了每斤30元。這么貴的米有人買嗎?其實,最初曾凡興也沒底。“大家都不知道,那我就免費送給你吃。”連續兩年,曾凡興通過微信朋友圈等途徑,線上線下進行“免費品嘗”推廣,近的送上門,遠的快遞過去。
“后來不斷有客戶吃完后,主動找我買彩米。”曾凡興說,因為市場上的彩米價格要便宜些,有客戶曾專門煮飯對比,“最后還是選擇了我的彩米。”提前下單預訂的客戶越來越多,其中來自長沙的張先生和他的朋友們更是在去年下了一個“大單”。“6000元一畝,7個人定了7畝,播種、管理、收割全部交給我,早幾天秋收完他們剛剛把彩米帶回去。”曾凡興說,張先生和朋友們會不定期過來看一看,有時候帶小孩子到田間拔草、挖泥鰍,享受田園時光。
曾凡興算了下賬,除去各種開支,今年彩稻純收入在10萬元左右。“明年,我準備把彩稻種植面積再擴大一倍,種70畝。”嘗到甜頭的曾凡興信心滿滿。作為年紀輕、有知識、懂營銷的新時代職業農民,曾凡興被列為長沙市農業領軍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并被派到中國農業大學進行多次培訓。如今,曾凡興正依托自己的彩色稻、花木基地、生豬黑山羊養殖場、水產養殖水庫,以及投資80多萬元正在建設的休閑農莊,著手打造一個現代農業莊園,“可以定制原生態的農副產品,可以帶孩子進行生態農業游,摘菜、燒烤、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