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 (王子侯)10月28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關系和可持續發展中心、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共同主辦的“絲路國際論壇2015年會”在馬德里開幕。論壇旨在凝聚各國智庫力量,推動陸海絲綢之路有關國家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促進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為共商共建“一帶一路”搭建高端交流合作平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李偉指出,當今時代,各國既是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更是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是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合作倡議和構想,國際社會對此反響強烈。各國正在加強政策溝通,深化經濟合作,通過合作走出困境。合作將擴大產品的市場,拓寬資源要素配置的空間,更好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顯著優化各國的經濟結構,充分釋放各國的增長潛力。
李偉認為,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順應現實需求的合作,而且是不斷創造新機遇的合作。兩年多來沿線國家真誠磋商,緊密協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隨著相關各國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經濟規模的擴大,新的合作機會將會不斷地被創造出來,為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共建“一帶一路”要不斷培育為沿線國家和人民所廣為認同和遵循的發展理念,著力把握好四大關系。
一是著眼長遠和務實推進的關系。要在合作的大目標、大戰略上謀篇布局,深入發掘和充分利用當前已經存在的機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深化各方各領域的合作。對各方接受、條件成熟的項目,要抓緊啟動實施,為未來深化合作、長遠合作取得成果積累能量、奠定基礎。二是各國特有利益和區域共同利益的關系。深化區域合作必須強調共同利益,也必須正視合作各方都存在特有的利益。共建“一帶一路”應區別于一些強國主導的區域合作框架,在推進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顧及小國、不發達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利益,加快這些國家的發展步伐,使他們能夠趕上時代進步的潮流,分享人類文明的成果。三是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和空間。注重合作不避諱競爭,尤其是發展階段相近的國家,他們之間產生競爭的可能性更大。良性的競爭能夠促進相關各方的發展,更高水平的發展又要求有更多的區域合作。四是區域內合作與區域內外合作的關系。中國發布的《愿景與行動》明確告訴人們,“一帶一路”合作理念不是封閉、排他的合作,而是歡迎區域內外所有國家公平參與、共謀發展、兼容并包的合作。目前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與歐盟投資計劃的對接,正是這種理念的體現。
會上舉行了“絲路國際智庫網絡”啟動儀式。來自27個國家的40多家智庫和有關國際機構作為發起成員與合作伙伴,共同發表“絲路國際智庫網絡”成立宣言。宣言提出要形成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智庫網絡,表示將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充分發揮網絡成員優勢,積極開展信息交流、知識共享與合作研究,加強政策研究與咨詢能力建設,服務各國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推動構建全方位、高水平的合作體系,實現世界和平發展、繁榮穩定貢獻智慧和力量。
“絲路國際論壇”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外交部支持下于2014年創立的重要論壇品牌。今年是第二屆。本次論壇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的政府、智庫與企業機構,相關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國際知名學者300多位高級別代表參會。外交部、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等部委代表,以及中國國電集團、中投公司、絲路基金等國內企業負責人與會。國際關系和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耶雷米奇、聯合國助理秘書長中滿泉、克羅地亞前總統梅西奇、聯合國貿發會議副秘書長雷特、西班牙經濟與貿易部國務秘書加西亞等分別致辭。
與會代表認為,加強智庫交流合作對于共商共建絲綢之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論壇有效促進了各方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和認同,為推動各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悉,論壇每年將在絲路沿線國家定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