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王恩博)“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在今年10月舉行的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如是說。
國家統計局2014年統計監測公報數據顯示,全國仍有7017萬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中國如何在扶貧工作中有所突破?隨著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于去年聯合發布《關于全面做好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記者調研發現,通過金融拉動產業扶貧已成為當前中國向貧困“宣戰”的重要武器之一。
河南蘭考:金融搭臺 樂器產業唱戲
河南省蘭考縣成源樂器音板有限公司廠房中,一塊塊看似不起眼的泡桐木板經工人打磨組裝、刻上花紋和古詩詞字樣、裝上弦絲后搖身一變,成為優雅的古琴、二胡等中國民族樂器。彈奏者輕撫一曲,樂聲悠揚動聽。
你可曾想到,這些能工巧匠中不少人一兩年前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以種田為生的貧困戶?
“以前種糧食收入每年撐破天也就2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現在在廠里上班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該廠工人劉逯告訴記者,他和妻子二人進廠工作不到三年,已靠著工資在村里蓋起了新房,終于嘗到“多勞多得”的滋味。
據成源樂器音板有限公司總經理湯二法介紹,該公司生產的古箏、古琴、琵琶、二胡等樂器占全國市場份額約四分之一,樂器硬板產量更占到全國用量85%,如今每年營業額達7000多萬元。
企業發展離不開資金,但對于眾多中國貧困地區企業來說,資金來源卻是“老大難”問題。在蘭考,為此提供答案的是看似與農村相距甚遠的“金融”。
2014年6月,人民銀行蘭考縣支行與蘭考縣政府金融辦帶領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赴堌陽鎮了解企業資金需求情況,并組織召開銀企對接會。會后,多家企業獲得了銀行貸款授信,其中,蘭考縣中行對成源樂器音板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發放貸款1800萬元,并依托蘭考縣樂器行業協會,以該公司為龍頭、其他樂器協會會員為成員發放“蘭考樂器通寶”十戶聯保貸款。
“沒想到以前貸款那么難,現在銀行卻主動找上門了。”湯二法興奮地告訴記者,如今貸款手續十分簡單,不到一個月便可完成。更重要的是,貸款無需抵押,且年利率低至5厘多。
蘭考縣副縣長楊志海則向記者指出,金融不僅助推了當地企業發展,還帶動堌陽鎮97家樂器家庭式手工作坊轉化為初具規模的生產加工企業,安置就業崗位1500余人,帶動周邊300戶貧困戶增收。
據統計,2014年底蘭考縣農民人均收入增加到7545元,貧困人口下降至7.94萬人。與此同時,經濟也得到快速發展,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13.95億元,是2010年1.7倍。
湖南湘西:金融作后盾 旅游產業當先鋒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靈溪鎮老司城村,青山綠水間聳立著土司王朝八百年統治的古都——老司城遺址。隔水而望的村莊內,不少游客一邊品嘗著特色美食,一邊夸贊此處秀美的山間風光。
盡管坐擁美麗風景和名勝古跡,永順縣卻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據該縣縣長陳海波介紹,當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不到全省、全國標準一半。2014年,全縣貧困人口14萬余人,貧困發生率為30.1%。
開發式扶貧是中國扶貧開發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前述《指導意見》要求,以產業發展為引領,通過完善金融服務,促進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促進貧困地區持續健康發展。在湘西,旅游產業便是重要“造血源”之一。
2013年,老司城遺址踏上了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之路,永順縣政府希望隨之帶動的旅游產業能為當地脫貧充當開路先鋒。但該項目約4.6億元的總體建設資金從何而來?“金融”成了最堅實的后盾。
僅2014年一年,相關金融機構便向老司城開發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貸發放款共計6500萬元,用于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以及老司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宣傳展示、申遺知識教育及村民技能培訓等。
事實上,金融機構對湘西旅游產業的支持已漸成常態。人民銀行湘西州中心支行結合該地區發展情況,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當地游業發展的相關指導文件。在此帶動下,當地金融機構亦積極發揮作用。以中國農業銀行湘西州分行為例,該行累計向當地旅游等領域投放貸款50億元,其中老司城遺址項目累計投放貸款4500萬元。
2015年7月,由老司城遺址等代表的中國“土司遺址”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進一步為永順縣的扶貧戰役帶來了“彈藥”。據統計,成功“申遺”以來,老司城遺址景區累計接待游客8.5萬人次。今年1至9月,永順縣共接待游客303.1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8%和20.12%。
“在金融助推下,隨著老司城景區為核心的全縣文化旅游產業加速發展,老司城村村民的經濟收入也得到大幅提高。”永順縣委相關負責人欣慰地告訴記者,旅游業興起為當地原住民提供了衛生保潔、保安、土家民俗表演等就業崗位。目前,部分村民通過辦土家織錦廠、經營土家特色餐館等已經實現了創業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