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滬綜指下跌5.48%,報收3436.30點,創業板更大跌6.48%。部分公募基金表示,消息面的利空實質影響有限,但首次公開募股(IPO)重啟等消息會對短期投資者心理造成影響,市場震蕩或加劇,不過蓄勢回調更有利于后市“慢牛”行情。
券商利空成導火索
剛剛過去的“黑色星期五”,滬深兩市早盤低開,受到中國證監會調查券商以及券商融資類收益互換被叫停影響,券商股大跌引發恐慌情緒,兩市板塊全線下跌。截至收盤,滬綜指跌5.48%,報收3436.30點,創8月24日以來最大跌幅;深成指下跌6.31%,報收11961.70點;創業板指下跌6.48%,報收2649.55點。滬深兩市成交額為11427.52億元。
融通基金認為,市場下跌的“導火索”是26日中信證券、國信證券以及上周五盤中海通證券受調查,直接導致券商板塊領跌。此外,證監會叫停融資類收益互換以及IPO重啟,亦是下跌的重要誘因。不過,融通基金認為上述消息的實質影響有限。
博時基金認為,市場出現這一調整,看似由券商消息面事件性沖擊所觸發,但也與前期市場累積較大幅度漲幅有關。周線方面,9月中旬以來市場漲幅已經不小,技術上市場處于過熱狀態。有幾個因素需要留意:一是沒有多方合力支撐市場上漲的跡象;二是監管層對市場點位也可能偏于謹慎;三是創業板換手率已經接近7%的水平;四是國際形勢風云突變。博時基金建議投資者見機而動,趨勢下行跡象出現時要高度重視,并積極下調倉位,配置上仍建議配置新興行業。
“慢牛”仍可期
盡管基金認為。近期市場震蕩會加劇,但他們同時也指出,短期蓄勢回調更利于后市“慢牛”行情的展開。
融通基金認為,風險偏好改善和資產配置荒的反彈邏輯仍然未變。但本周延續新股發行舊規的10家公司IPO將凍結資金上萬億,不斷加碼的調控政策和政策預期對投資者心理產生的累積影響,預計將會加劇短期市場的震蕩。但與此同時,支撐因素的邊際作用在降低,短期市場不具備大幅上行的條件。融通基金認為當前投資者不必過于恐慌。
就券商被查消息事件而言,博時宏觀研究認為,仍應將其歸結為改革的一部分,這將為下一階段風險偏好提升奠定堅實基礎,相反應更加看好改革轉型,建議投資者堅守改革與轉型方向。
南方基金總裁助理兼權益投資總監史博表示,在前期大幅下跌釋放風險后,市場整體估值已基本合理。貨幣政策相對寬松,利率大幅下跌,穩增長政策預期出臺,經濟基本面將有所改善;同時,杠桿資金撤離已經告一段落,投資者普遍謹慎,倉位較低。“四季度A股市場再次出現大幅下跌的風險較小。”
不過,史博提醒投資者,A股市場的主要風險因素在于企業盈利能力沒有明顯改善。“這樣的背景下,股市上漲主要靠估值的提升,估值的提升又依賴于投資者情緒轉好。而投資者情緒變化多變,并且容易反復。”
另外,還有很多投資者擔心人民幣匯率風險。如果美聯儲加息、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匯率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但鑒于當前外匯儲備存量豐厚,流失速度也已經縮窄,國內利率仍高于美國,企業凈資產收益率(ROE)和美國企業旗鼓相當,資本項目仍部分被管制。史博認為,人民幣匯率完全有能力保持穩定,并提升A股市場的吸引力。□本報記者 黃麗